沒有名字的愛情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05 01:42:47 作者:larvanz敏 Language

“就連我表達愛的方式 也散發著你的氣息 我走路的方式也帶著你的笑聲 總有一天 你的一切都會消失 所以將你的一切深深印入腦海 不是我的權利而是我的義務”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今年年初時,當時正忙於寫畢業論文,心情十分枯燥於是偶然看了這部新海誠的佳作。很少愛情類電影我看了會有感覺的,但在聽到前面的歌詞,看到三葉緩緩張開手掌的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被打動。那種有些憂傷但又不至於痛苦的體會彷彿也是最美好的存在。新海誠有一個標籤叫“治癒系”,大概是指這種效果麼? 這部小清新的電影很好地還原了被誤解了幾百年的柏拉圖式戀愛的原意。文采不好,簡單的講幾點我比較喜歡的地方: 一,性別扮演與身體交換。男女之間是一門性別扮演的藝術,在《你的名字》中,這種藝術是通過交換性別位置的極端形式表現出來的:讓男生走到女生的位置,女生走到男生的位置,重新生成新的獨一無二的經驗。比起一般的偶像劇所慣常設定的各種狗血互動情節,《你的名字》中的男女主人公甚至從未見面,更沒有過多的交集,但它的煽情卻不顯得矯情,反而更容易使人共鳴。我想理由之一正在於它更激進地表達了一種中性的美:愛情在本質上是“中性”的,是要揚棄性別的規定性的——儘管在最後電影仍然保持了異性戀主導的戀愛模式,但這已經是經過昇華了的感情,男女性別的對立在互換性別位置的過程中得到了和解和更深層次的相互滲透——柏拉圖精神戀愛也包含這一層意思。不過在這裡,電影並沒有陷入那種虛無縹緲的理想主義愛情(必須指出,這是許多人對“柏拉圖式愛情”的誤解之一),而是加入了身體交換的深度體驗。身體是人最私密和脆弱的地方,身體的獨立和保守性具有個體人格的象徵意義,對於生存在現代都市的原子式個體而言,這一點尤為顯著。電影用一種科幻般的處理辦法使得三葉和瀧交換了身體,比起一般的愛情劇,這種獨特而深刻的體驗為三葉和瀧的感情確立了更內在的基礎,它同性有關,但又完美地跳過了性那難堪的一面。這一點也與柏拉圖在《會飲篇》中表述的意思很相近。(順便提一句:日本人在“純愛”類作品和它的反面都頗有造樹這一矛盾事實一直使我感到不解==!) 二,象徵與昇華。《你的名字》極盡所能地擇取了各類唯美的象徵物,並將它們用“時間”聯繫起來:彗星、古樸小鎮、祭奠、神體、編織精美的絲帶,加上作者完美主義的畫風,感官上的愉悅自然不必提,更重要的是這些元素被近乎完美地駕馭在電影的主題和框架內,時刻保持著相互呼應,從而將這一普通的故事昇華到了很令人心馳嚮往的境地。有一幕是我印象很深刻的:瀧摔倒時絲帶幻化成了彗星的形態,地上的信物與天上的神物相互生成、呼應,象徵上的感染力達到了極致。 三,時間之結與精緻的敘事。對時間這一主題的理解是這部電影高於許多類似電影的地方,儘管不太懂那些插敘、倒敘之類的文學手法,但我想作者之所以用如此細碎而精緻的敘事方式來呈現整個故事,肯定不只是為了說明“有了愛情,人可以穿越時間拯救世界”這樣一箇中二的道理。電影的時代背景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後工業社會,它表現出的時間觀很符合當代人的體驗:不是那種古典的永恆不動的時空觀,也不是那種類似於意識流的相對主義(時間是生命之流),而是一種碎片式的時間——用電影裡的臺詞來說就是“還原、斷裂,再次連接”。在這種時間格式中,現代都市人失落了生命體驗的整全感、失落了與他人的溫情關係——自然也包括愛情。在電影中,彗星分裂的災難大概就是象徵著這種生態關係的危機,作者對災難的拯救方式不是逃避,而是讓主人公主動利用它:將災難當作美麗的藝術,用個體的創造來呼喚愛。這一點使得這部超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籠罩著一種理想主義信念,增強了作品的力量,我覺得很好。 第四,愛情、名字與自我。電影取名為《你的名字》,但直到結尾,瀧和三葉都沒有叫喚出對方的名字。或許,“你的名字”只是一個空位,正因為每個人都缺少一個“你的名字”,所以才總想用力地想叫喚出那個“你的名字”,總想拼盡全力地(有時候是歇斯底里地)去抓住一些什麼,用一個“名字”來標識出永恆的幸福。“你的名字”其實是我的名字,是“我”所欠缺的一部分。愛情在本質上是一個人“無名”的探險,與一個不存在的名字心靈相觸,那種感覺,有種美妙。那是理念中的自我嗎?

動畫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國大陸)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