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喜歡《你的名字》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08 21:50:42 作者:rabbitcarrot Language

我為什麼不喜歡《你的名字》

  陸陸續續補充了很多新內容,我做個小索引,大家挑感興趣的看(哭笑)   →①我為什麼不喜歡《你的名字》[原文]   →②補充:談人物和畫面   →③補充:我如何評價新海誠   →④補充:為什麼新海誠沒有感動所有人?   →⑤補充:又想到一個點,怎麼樣《你的名字》可以成為神作?   →⑥關於一些有代表性留言的回覆 →①我為什麼不喜歡《你的名字》 —————————————————————   這部劇從一開始就被捧得很高,豆瓣評分似乎還達到過9.2?我並不記得了,如此高的分數出現在新海誠的電影上我還是頗為吃驚,超越了我心中好幾部動畫電影的神作。而且從中國是否引進到確定引進,中間飢餓營銷那麼久,實在是把人的胃口吊得太高。作為一個女孩子,我恰好有點少女心,又比較喜歡看動漫/動畫電影,所以即使心懷疑慮但也各種期待地去看完了。   本來一個懶傻宅是不會寫影評的,但看完後實在是憋屈得一言難盡,不吐不快。我不懂電影技巧,就純內容的來談,以下純靠剛剛看完的記憶啪啪啪一頓寫的,思維混亂那是我的問題。   有幾個可以關注的點。   一、男女互換身體   這個是看電影一開始就吸引人的梗,男女互換身體。這個梗其實並不新,許多電影都有類似表達,而且笑點也都差不多。   這部電影亮點之處就是,男女主角分別代表了城市與鄉村,現代與傳統。女主角三葉開場對自己小鎮的抱怨和對東京的嚮往可見一端。去“咖啡館”但只能要從咖啡售賣機拿到咖啡的場景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三葉本身就是在傳統神社中長大的,自小學習傳統技藝結繩的技巧。外婆對於結繩技藝的闡述也十分動人。三葉在階梯上大喊,她想要離開這個鄉鎮,去東京,下輩子要成為一個東京的男孩。開篇的底子很好,非常厚實,也讓我“誤以為”新海誠終於有了“情懷”,我開始期待新海誠對於自然的理解,對傳統文明衰亡的理解,對於城市與鄉鎮兩個世界的刻畫。   但可惜的是,所述不多的兩人交換之後的鏡頭都給了兩人鬧出來的笑料,並沒有任何關於兩人到了城市和鄉村之後對其的看法和觀點。三葉天然適應了快節奏和忙碌的東京,還能幫瀧討好女神。而瀧也是,自如地適應了三葉的校園生活。所有的鏡頭都集中在了倆人的日常生活中,並沒有看出地域的轉換對他們思想和態度的影響,既沒有看到三葉對於東京的理解,也沒有看到瀧對於鄉鎮、對於結繩的理解。哦還是有影響的,三葉到了東京不就是吃到了各種甜品嗎?開頭那麼多鋪墊,然後就這樣爛尾了。   二、結繩和時間   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點,逐漸衰微的傳統技藝一代一代人傳下,巫女跳起舞製作口水酒的場景也非常美。對於結繩,新海誠給了大量的鏡頭,這不得不算一個很用心的鋪墊。外婆口中一段關於結繩與時間的描述讓人印象深刻,結繩的纏繞交接都是時間。而這也引出了之後一個深埋的點,就是三葉和瀧的生活的時間其實是不同步的。(這裡其實就很想吐槽了,你們寫日記、看新聞、聊天,都交換身體那麼多次了,竟然從沒發現過時間不對?好吧,可能是你們發現了,但你們一醒來就忘了你們曾經發現過。做夢真是萬能的解釋。另外就是記憶與遺忘的問題, 到底能記哪些,到底記憶的時長是多少,這個可能需要嚴謹的設定,但不嚴謹也行。因為就按做夢來理解的話,你能記得什麼夢的片段本來就是無法理解的。)   傳統技藝傳承千年,中間所浸透的不僅僅是古老的記憶,而是寄託其中的情感與情懷。時間的比喻可見外婆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人對於結繩的理解與信仰。而也正是因為這樣,又讓我“誤以為”新海誠關注民間傳統技藝,關注這些逝去的東西。但之後的表達開始完全不知道跑到了哪,口水酒原來真的可以讓時間迴流,結繩到最後也就成為了三葉和瀧聯繫的一個髮帶,然後,然後,就沒有任何關於結繩的刻畫了。開頭又是那麼多鋪墊,還是爛尾了。   三、消失的小鎮   這算是整部電影最大的淚點了,如果有淚點的話。瀧辛辛苦苦找到的夢中的小鎮原來在三年前就已經毀於美麗的彗星。所有美好的鄉村場景、活生生的人,無論小鎮上的人是否還討厭想要離開自己的家鄉,這個村莊都沒了。沒有珍惜的過去,沒有留存的未來。如果非得說整部電影最感動我的地方在哪,就是開車的大叔將瀧送到山頭,對瀧說:“你畫的系守鎮很好看。”   三年錯位的時間,被彗星毀滅的小鎮,這個發現是整部電影的轉折點,也就是從這裡開始,整部電影的風向完全轉變,劇情之後如草泥馬奔跑一樣一瀉千里。當然結局是小鎮還是被毀了,但小鎮的人都活著。所有的鏡頭依舊是給系守鎮標為“消失的小鎮”這個名稱,除此外沒有任何其他畫面。小鎮的人後來都去哪了?小鎮沒有人重建?神社怎麼樣了?甚至之後出現三葉的那兩個好朋友他們談的話是刮鬍子和減肥,也沒有任何關於小鎮的隻言片語。我還猜測過,忘記三葉的瀧最後是否會再次去一趟系守鎮,畢竟他畫過系守鎮,而且他求職時不也說到他希望設計更溫情更適合人居住的環境嗎?如果他能和三葉在廢墟的系守鎮上相遇,對於之前的那麼大量的鋪墊未必不是一個好的迴應。但無論是鄉村和城市的對照,還是傳統技藝結繩之後的命運,都在簡單的“消失的小鎮”幾個字中全部消弭了。就這樣,全部爛尾了。      四、親情刻畫的空缺   三葉與父親,父親與外婆,父親與神社,這中間似乎有許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尤其是開篇就鋪下的伏筆三葉和父親的矛盾。當然,不僅整個電影沒給他們幾個鏡頭,這個矛盾最後也被輕飄飄地推掉了。   五、所謂戀愛   說實話,看到最後,終於讓人明白,這特麼就是個矯情的少女漫畫電影,講得是一個東京城市男和山裡鄉村女如何跨越時空的障礙談戀愛的故事,嗯還順便拯救了一個小鎮人民的生命。但即使作為一個戀愛少女漫來看也讓人不痛快。   1.戀愛來的太過突然   根本不知道倆人什麼時候喜歡上的,好像就是三葉給瀧約了那個女神後吧,突然看著鏡子流淚那裡開始,之後倆人再沒交換過那裡。不知道怎麼兩個人怎麼突然那麼深情,還要一直尋找對方,還是絕對都不能忘記的名字,還是第一次見面就寫了“喜歡你”……好吧少女漫不需要邏輯……個鬼!連喜歡上的過程都沒有了還是少女漫嗎!   (更好的處理方式應該是增加兩人交換身體後對對方感受的細節。例如通過和對方身邊的好友相處更加了解所穿的這個身體原主人的性格;一些小的鏡頭,如瀧看到手機上的日記,不自覺輕撫手機屏幕,腦海裡嘗試在努力構畫三葉在自己面前說話的活生生的模樣。還有三葉看到鏡子中的瀧的模樣,忍不住伸手去輕輕撫摸,描摹鏡子中瀧的臉龐這些等等。把笑料讓給一些這樣的鏡頭,情感的處理會更加圓潤和細膩,也會更加動人和合理。)   另外就是一個三年前一個在地鐵上的不認識的女孩給你一條髮帶你就能綁在手上三年,這麼多情的男孩給我十個膽也不敢愛!   (更好的處理方式是,如果算是更好的話,當瀧發現自己無法交換身體後,意外在抽屜或者櫃子裡發現被壓積在各種雜物中的三葉的髮帶。)   2.邊救小鎮邊談戀愛   瀧喝了口水酒之後,又一次和三葉交換身體了,接著就走向了一場拯救小鎮生命的大行動,如此突然的英雄轉向劇情雖然有些僵硬但也還算符合邏輯。但在拯救小鎮全村人生命的途中,在山峰上終於相見的兩人竟然開始嘮嗑?(而且並不知道為什麼瀧要突然往山峰上跑)女生傲嬌臉紅地說你還摸過我胸,男生則像哄女朋友一般臉紅道歉。然後重點不是要趕快去救鎮裡的人,而是在掌心寫下對方的名字(我的天,你不知道你在和彗星賽跑嗎?),更有趣的是,兩個人之後還各重複了一段臺詞什麼“絕對不要忘記的名字,重要的名字巴拉巴拉”,我更是尷尬症狂犯,比起不要忘記名字,明明是活著更重要啊!三葉不小心摔倒了,發現自己忘記了瀧的名字,去看自己的掌心,看到“喜歡你”三個字。我的天!我特麼難道不是少女了嗎!這個美好的梗你用在這個時候我真是要哭了!小鎮全村人命悠天,你們在這談情說愛!我的情感全部心繫廣大人民群眾了。哎!都是黨和政府教育的好!   (這一塊其實有更好的處理方式。例如,三葉和瀧其實都想的是趕快去救小鎮上的人,但三葉剛走,瀧就忍不住抓住了三葉的手,因為他們其實知道,拯救小鎮是不一定能成功的,而且失敗的可能性很大,這或許就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也是他們唯一一次能觸碰到對方的機會。所以即使很自私也很矛盾,他們還是想多和對方說幾句話,縱然這些話看起來就是插科打諢,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面了,至少想要說出“喜歡你”。……如果有這些心理和情緒的展現的話,這一塊會更加豐滿,也會更加糾結和矛盾。而且邏輯是合理的。)   3.地鐵交錯相見   最後所有的鏡頭全部都給這倆人互相尋找對方了。各種矯情的臺詞也出來了,什麼“我一直在尋找一個人”之類的。還有天橋上相遇然後猶豫錯過的鏡頭,最後是在兩列地鐵交錯時相見的,(當時我腦海裡就想為微信搖一搖打廣告,“想要知道附近的那個他/她嗎?想要知道他/她是誰嗎?搖一搖,找附近的人,你值得擁有”)明明有無數個更好的處理結局的方式,當偏偏用這麼矯情狗血的結局。“你的名字”這個梗被過度使用,就算作為一個少女漫來說也用力過猛了。   (我不認為這個結局好,我最後直接補充了一個我認為更好的結局。當然依舊是主觀性非常強的“我認為”。前面我也提到了一個結局,就是大團圓如果能在系守鎮的廢墟上相遇也會更好。)   六、總結   這還是有很多小驚喜的電影,畫面也不錯,劇本其實很好,內容也有,但豆瓣9分以上還是虛高了,8分多一點還比較正常。個人覺得也就是8.3-8.4左右。   亮點很多,可惜不斷抖開包袱後,內核竟然還是一個惡俗矯情的少女戀愛的老梗,最後的地鐵交錯相認什麼的真是逼得我一口老血。所謂“你的名字”這個梗電影用力過度了,最後實在尷尬。《千與千尋》也談到關於“你的名字”的問題,千尋被迫抹去自己的名字而成為小千,小白龍找回了她的名字。名字在這裡的意義是一個對自我存在的定位與迴歸,是對“我是誰”這個關於本質與本體問題的思考。而《你的名字》就不說什麼了,它作為一個純少女戀愛動漫電影來看也刻意消費少女心了。差距大到兩部電影我都不好意思放到一起比較。   論對自然、傳統的情懷,後期完全消失,頭重腳輕,反而有了不知所云的感覺。更別說和宮崎駿比了。宮崎駿無論哪一部電影,從不刻意刻畫男女之情,但沒有哪一部的男女不讓人印象深刻。《天空之城》的帕克與希達,《千與千尋》的小白龍和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哈爾和蘇菲等等。   就算是對小鎮的情感與描述,和《小森林》一比,也看得出巨大差距,畢竟後來所有場景轉向東京,小鎮也的確就這樣呵呵消失了。   論少女戀愛,還不如《穿越時空的少女》,輕飄飄一句“我在未來等你”,比這個反覆刻意的結局更讓人受觸動。論狗血矯情,不如《我的少女時代》,至少酣暢淋漓,傻白甜得美好。《你的名字》用一個小鎮的生命安危來陪倆人談戀愛實在是看得抑鬱,這實在太刻意了,太矯情了,太虛偽了。大概我還不夠少女心。   說到底還是期待過高,就新海誠個人導演過的電影來說,的確比他之前那些空有外在的電影好得多,但要有多好,大概也就是還不錯。中國大眾都太容易被討好了,有點笑料就滿足了,來點摸胸的性調笑就能樂呵半天,其實整部電影的笑點幾乎就是靠摸胸這個撐起來的。也或許是太久沒有看到好看的談戀愛的動漫電影了。但真的,我寧願看《側耳傾聽》一百遍。如果就只是談戀愛,那就好好談,搞那麼多花樣幹什麼。你就算把主題重心落在“我一直在尋找一個人……我們都曾有一場奇遇,遇見一個喜歡過的人,只是忘了他/她的名字”這樣也好過大雜燴最後啥都不是。

  以上就是個人的碎碎念,各種瞎說。要是和我想法不一樣,那是你對。 →②補充:談人物和畫面 —————————————————————   等我緩過這口氣,我再回來修修這亂七八糟的語言。再順便談一談裡面的人物,人物說實話也都不出彩,扁平,極其普通,所有人物都是,還來不得爸爸讓三葉挺直胸走路和“我愛的是二葉,而不是神社”兩個細節讓人印象深刻,至少爸爸這個人的性格中的雙面性出來了。   而且大家都推崇的壁紙式畫面我也沒啥感覺,扔到CG圖裡一點違和感都沒有,畫風其實也很大眾,把男女主角截圖扔到動漫大潮中你根本找不出來。說實話只能靠畫質打招牌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宮崎駿的電影難道每一幕截出來就不是壁紙了?我電腦的壁紙用的就是龍貓的。宮崎駿電影的主角截出來無論扔到哪一種畫風裡都獨樹一幟。無論是哪一個漫畫家,真正成為大家了,最終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獨特的畫風,無論在哪都能認出你。比起所謂畫質,我覺得新海誠其實要走的路還長的多。畫質是需要技術來支撐的,即使只用240P的幀率來看你的電影,但其依舊讓人覺得經典,這才算出頭了。 →③補充:我如何評價新海誠 —————————————————————   新海誠善於細膩情感的表達,類似於文學作品中的心理描寫和場景描寫,但描寫這東西就像白開水,多了就索然無味。   他最大的問題就是格局太小,所以只能揪著一點小小的情愫不放,想要通過玩弄設定(或者根本沒有特殊設定)來掩蓋劇情與思想的孱弱。所以他的創作更像是動漫番劇,而不是電影。他的確能滿足一部人,但絕對無法說服真正對其有所期待的觀眾。   《你的名字》有突破和嘗試,但最後還是回到了他自己的老路子,也的確是新海誠的風格。這決定了他就是個小家子氣玩小清新小情感的作者,他心中沒有一個高而遠的東西吊著。這就是天才的大家和勤奮的普通人之前不可跨越的鴻溝。所以無法拿他和宮崎駿比,手冢鳥山、宮崎駿在日本動漫史上造就的是動漫新的一個時代,他們的偉大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估計日本動漫再發展一百年,也不會再有一個這樣人物。無論拿誰和宮崎駿比,都是自不量力。   不是說新海誠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所有的創作者都不是為了成為第二個別人而努力的,而是需要找到自己。動漫史需要一個新海城這樣善於把握細膩情感的作者,就跟中國現代文學史有冰心和郁達夫一樣。他們有自己的位置所在,真正的燦爛是繁星綴空,而不是孤月無鳴。只是新海誠還需要繼續打磨與成長,目前來說,還是有特點而無高度。    →④補充:為什麼新海誠沒有感動所有人? —————————————————————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所有的作品都不可能感動所有人,但就這個問題,從大多數評論和打分情況上來看可以確知,至少《你的名字》感動了大多數人,但我想關注的是所謂“沒有感動”的這一部分人。   豆瓣中有一些評論對所謂“沒有感動”者的“設定有問題”“時間BUG”“某些劇情不合邏輯”等做了迴應,但因為站在新海誠支持粉的立場上,迴應其實都帶了一廂情願的味道。   我從小看各種動畫(包括日漫)長大,看的最多的電影絕對是動畫/動漫電影,對於動漫我的確有一種難以向外人道述的情感與深愛。也正因為如此,我並不是個新海誠的黑,我知道新海誠的意義在哪,也知道當時代日本動漫電影他算是不多能撐起一方天地的。但也是因為如此,我對他的期待和要求都相當苛刻。   新海誠不是沒有優秀之處,但如果人們提起你關注點大多落在畫質和MV式的音樂布排,這本身就是一種失敗。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大家如果不能把視線焦點集中在你的作品內核部分,那就是創作者的失敗,無可爭辯。   《你的名字》,新海誠最大的突破應該是,他更好地掌握了講故事的節奏,也更有利於他表達他對作品想法和對他多年積累生活經驗的理解。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當你的作品面向大眾而不是自身的時候,好的敘事節奏絕對是作者見功底的能力。《你的名字》至少節奏明晰緊湊,一反之前作品拖沓而給人帶來的疲倦感。但為什麼還是那麼多觀眾沒有沉浸進去而是會去關注所謂BUG和尷尬點?所謂“沒有感動”的觀眾並不是不知道真正的打動人的好作品有點設定的瑕疵不傷大雅,《哈利波特》、金庸先生的作品都有設定的瑕疵,但這些絕不會成為他們貶低這些作品的理由。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你的名字》並沒有用故事內核和思想的部分完全打動他們,所以他們能在觀影過程不斷“走神”吐槽。   我對《你的名字》的觀感還比較特別,不是全然的否定,看我之前的評論就知道,這部電影開篇給了我非常多的期待。整部劇一直到“發現小鎮三年前就已經滅亡”的這個劇情,都控制得非常好,而“三年的錯位”是全劇最大的包袱,也是最大的亮點,也是全劇給人最大震撼的地方所在。那些曾經抱怨自己小鎮的人怎麼會知道他們的故土有一天就這樣被他們期待已久的千年彗星夷為平地。美林的山林和漂亮的結繩其實在影片開始展現的時候就已經註定消失。瀧原來所經歷的三葉的生活早就在三年前就已經不存在,他所接觸的所有人都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他所有的感動與淚水從一開場就是註定的悲劇。他與三葉第一次的相遇就意味著訣別。他和三葉註定永遠找不到對方,也永遠觸碰不到對方。他三年前所見到的美麗的彗星其實帶來的是生命的災難,會帶走他還沒愛上就已經無法觸碰的女孩。這才是令人越深思越悲痛所在。但新海誠後期的處理大家都見到了,英雄拯救式的劇情,被兒戲般反轉的歷史,所有的煽情戲反而集中在了男女主角不斷用“你的名字”“你是誰”的自我反問與尋找中。這樣的高抬手而低落下的結局實在讓人心梗,不僅完全削弱甚至消弭了“三年前已經消失的小鎮和三葉”帶來的悲劇感,而且把歷史和時間都置於了可笑的位置。甚至有了之前所有的設計和鋪墊都被拋棄了的傷心感。如果這是為了商業和討好所謂大眾而做的選擇我會更傷心,而且我並不覺得非大團圓的結局不能打動更多人。   比之這部作品好不好,我更想要說的是,這部作品其實可以更好。   比之我是否是個黑,我其實更像是個恨鐵不成鋼的新海誠的粉。 →⑤補充:又想到一個點,怎麼樣《你的名字》可以成為神作? —————————————————————   就是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後,他們依舊無法改變時間和歷史,小鎮依舊消亡,所有的人也沒有被救活。瀧也忘記了三葉。   結尾是,多年後,瀧關注鄉村和城鎮,做過許多相關的繪圖和設計,其中很多都非常像系守鎮的舊景。他手腕上常年綁著一條結繩。他在各種採風中意外來到系守鎮的舊址,這裡已經開始重建,由之前離開系守鎮到外讀書和打工的人回來重建,帶著對故土的責任與歉疚、對逝去親人的悲痛與懷念、對未來的希望與堅定。結繩依舊是這裡的傳統特色,重新修建的神社裡有在學巫女舞的小女孩。瀧穿過系守鎮的街道,看到了那些雖然遺存災後痕跡但已經有了盎然生機的小鎮場景和山林風景,這時他身邊走過一個頭上綁著結繩髮帶的高中少女,他不禁恍惚,覺得自己忘記過什麼。   我忘記了你,但我愛上了和你有關的一切。 →⑥對於一些有代表性留言的回覆 ————————————————————— [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和我交流,可能還會不斷補充一些新想法]   ★有小夥伴問是否可以補充可以既符合邏輯又圓滿的結局。   第一篇的影評裡有給過一個折中的,就是在系守鎮上相遇。而且我也在裡面都分別說了每一處可以怎麼修改和處理得更好。   在系守鎮相遇這個結局我沒有具體描述,但大概也差不多。   被救活的小鎮的人,一部分離開家園到其他地方定居,一部分選擇留下重建。三葉想要留下,但內心隱隱總是想要尋找什麼,所以去了東京,她和瀧在城市數次擦肩而過卻沒發現。後來三葉選擇回小鎮重建神社和繼續傳承結繩,(可以順便解決一下她父親的矛盾,父親作為鎮長一直堅守小鎮,他對妻子的愛,對家人的愛,對小鎮的守護,其實是可以被理解的。只是他選擇的不是繼承神社)。   瀧這些年其實也一直在關注小鎮和鄉村,做的也是相關設計,也因為心中的聲音在追尋中來到了系守鎮。   在小鎮的街道上,從遠及近,迎面款款走來一個結繩綁著長髮的女子,瀧不自覺地流淚了。   她就是三葉。   end.   無論我是否忘記了你的名字,無論你在何處,無論我們錯過多少次,我們終會相遇。   [放背景音樂] ————————   ★對認為“你只是想要與眾不同,你因為沒有同樣的人生經歷而無法體會其中的感情”的一個攻擊粉的回答:   還好吧,我不是不理解這樣的感情,我個人也很喜歡這樣的類似“命中註定”或者“不需要太多理由”的情感,畢竟是個自認為有少女心的女孩子嘛,也看過很多類似的作品,這其實也屬於愛情中很微妙的一部分。我只是覺得這個作品沒有表達好,我也具體敘述了認為可能更好的表達方式,當然這也很一廂情願。當然你可能就覺得表達得很好,但這只是因為人生經歷和閱讀經驗導致的看法不同,何必爭對錯呢。就算你有相似的經歷和情感體驗,也不意味著你就比普通觀眾更加優越或者更具有發言權。一個作品只能打動有同樣主人公經歷或者有著同樣文化背景的讀者和觀眾,這個導演也別混了。《你的名字》有那麼多人喜歡也不是因為他們有類似的經歷。而且我雖然個人打的三星,但認為所有觀眾最後彙集的合適的打分應該在8分多一點,我感覺這個分數挺高的啦(委屈對手指),我又不是一星黨。   如果喜歡新海誠的忠實粉說話開口都是類似你這樣直接人身攻擊,那某種程度上,我也為新海誠感到可惜,也為《你的名字》不值。 ————————   ★對關於二刷留言的回覆:   我不會去二刷,一刷就讓我覺得問題很多的作品不會因為二刷而有什麼改變,只會讓我發現更多的問題。事實上新海誠所謂很有趣的設定,對於一個科幻粉和設定迷來說,真的也很普通,並不能給我驚豔的感覺,也就是有點小驚喜。   但我身邊的確也有看完就很感動淚流滿面的朋友(她本人也是浸淫動漫多年),她跟我表述是就是一種直接的感覺,沒法用理智來說明(我的確是站在理性的角度或者說上帝視角寫的影評,沒辦法,我實在是沒被感動到嘛)。我還想找個機會仔細問問,或許能找到一些新海誠獨特不可替代的地方,新海誠也能在這個點上更好地挖掘一下,我也希望以後能在他的作品中體會到我朋友說到的這種感覺。 ————————   ★補充幾個關於戀愛的評論的回覆:   回覆1:   我最近逛了逛影評,才發現可能我和大家對於新海誠的電影的想法是有巨大差異的。我以為這一部電影應該是想表達多個主題,但最後只表達了一個主題就是“戀愛”,但這個戀愛表達的也欠缺。喜歡的粉絲好像對愛情這部分就很滿意了,什麼不斷追尋啊,什麼不能忘記啊,什麼久別相逢啊之類的,還有最後什麼我好像在哪裡見過你……但就像很多評論裡說的,如果看過《不可觸碰的戀人》《時間戀旅人》《穿越時空的少女》《時空旅行者的妻子》等等一系列戀愛電影的話,會發現這些電影其實把這些主題傳達得更加貼切和動人。被曾經更動人的東西打動過,自然就不容易再被同樣的套路感動。   新海誠最大的優勢應該是情感細膩的刻畫,但這部劇這點沒有做到。可以說是失誤,丟了自己的優勢,也沒抓好新點子,但至少終於有故事節奏了。而且就算論細膩的話,離《聽到海濤聲》《側耳傾聽》這樣的作品也有差距。      回覆2:   我覺得你說的很好啊,這些心理和情緒就是這部劇戀愛部分很重要很應該表達的地方。我覺得你體會得很好,我就是覺得新海誠沒有表達好,因為做這些動作的時候人物的表情、細節都沒有體現這些情緒,如果瀧的表情有點類似欲言又止,或者抬頭看著三葉是笑的,但低頭就露出悲傷的模樣……之類細膩的表達,應該是戀愛電影中細微情感傳達時需要具備的。   回到我的論點,不是我不能理解這樣的感情,不是我覺得他們這樣命中註定和註定無緣的戀愛不夠動人。而就是,導演出了問題。劇本很好,表達有問題。   回覆3:   這麼看的話,新海誠也挺可憐的,他給我感覺就是,只論他的作品都不錯,一和同類型的作品或者和某些導演對比,立刻就各種比不上了。   他還得繼續找自己的路子啊,找一個除了畫質外依舊能代表自己的獨特的標籤,或者同類型中做到頂端。   ★最近好多人問到一個動畫片為什麼需要那麼多主題呢?為什麼就要有那麼多思想呢?(被指責你這就是在強行用你的觀點去強暴大家的思想)   我回復得很詳細,但實在懶得打字了,這裡隨便說一下。   不僅是動畫,而是所有的電影當然都不需要那麼多主題,或者多深刻的思想什麼的。只是新海誠這部作品的開篇的確大量的使用了這些鏡頭做了這些鋪墊,讓我有了錯覺,感覺都開了頭,但之後都奇怪地斷掉了。所以我一廂情願設想的結局幾乎都交代了一下那幾個點。如果你們感覺沒有,那就是我自作多情,你們也別較這個勁了。   二是,如果電影到最後,真的就是戀愛一個主題,但就一部戀愛電影來說,中間那麼多斷篇和小邏輯上的問題,主觀上的確可以腦補,但這並不能掩蓋客觀存在的這些問題,戀愛電影連細膩的情感表達都有問題的話,那其實問題就非常大了(如果說看了新海誠的小說就能理解了,我只會覺得這更諷刺)。我承認這個愛情的立意很好也很動人,但我就是覺得表達得不夠好。當然你們覺得沒有這個問題,那也別較這個勁了。      ★有一些人用一些看似深奧的理論和概念來闡釋這部電影,跟我說你不懂其高大上的內涵。   這個我就隨口吐槽下,不展開了。事實上我覺得再高大上的理論賦予和意義闡釋也不能掩蓋它客觀存在的不足(而且總有種在秀的感覺)。而且一旦由闡釋者賦予其概念性的名詞和意義後,與其說是在評電影,不如說電影只是成為了他的觀點和所謂理論的論據(從文章中只挑能支撐文章觀點的情節和描述可看出,其他不需要的內容不談且忽略),說是一廂情願的意淫也不過分。   而且我神煩看影評還跟看學術論文一樣,各種秀概念和專業名詞,或者套理論什麼的。不說人話!而且是個電影或作品就能找到可用的高大上理論,寫出來都看起來很莊嚴很令人膜拜。文科論文寫多了的人都這毛病。好吧我就是個文科論文狗,所以更煩這種的←_←看多了。   如果我要投稿或者考慮上首推的話,我大概就會用“夢”、“記憶與遺忘”、“時空”這幾個點和存在主義聯繫(看起來高大上嘛),討論當下人們當下的生存的精神困境。我們的精神世界看似繁雜燦爛實則都是空茫與虛無,技術發展與信息大爆炸帶來的人對自我定位的迷失與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阻隔,我們所承載的記憶或許成為了一種累贅。這些真的是真實的嗎?我們所生活的現實有時候比我們的夢境更加荒謬和不可解釋。而《你的名字》中兩位主人公忘記一切,只在追尋最簡單的“你的名字”,反而回歸了最本質的對自我的尋找,也就是在當下,我們到底是誰,而你又是誰……在之後我就會開始闡釋兩位主人公的置換,其實就是“夢”和“現實”之間的置換,他們同時是時代與歷史中最普通渺小的個體,但卻反而都是在“夢”中救贖了雙方尋找到自我和定義更完善的自我……這種自我的尋找與自我拯救的力量在電影中用外在的“彗星”與“拯救小鎮”更直接鮮明地表現出來,最後拯救小鎮的結束,其實也就是……這是這個時代下被歷史淹沒和忘記的“小個體”的一次極力的發聲與自我證明。而新海誠重視的和關注的不是愛情如何到來,而是關注兩位主人公的相互尋找的狀態,這種不曾停止、不斷在追尋什麼的狀態可以說是所有當下人都無法走出的精神困局,所有人心中都隱含一個已經失去或者還在尋找的“結”,夢想、家人、自己、愛人……這也是大部分觀眾在影院中能瞬時和兩位主人公心靈對接的根本……(以上皆是我三分鐘之內邊想邊隨手打出來的,各種邏輯漏洞和表述問題,省略號是有待進一步闡述和舉例的地方,或者是還有待斟酌表達。你就能發現我根本就不會討論這個電影存在的邏輯和設定的問題,還有摸胸、女服務員這些細節,我的論點和觀點不需要的一律拋棄,也不是我來想的,我本身論述自成方圓即可,我還能換個觀點和理論再寫個三四篇。就算需要我解釋,我也可以用一句“新海誠更關注的是……”來掩蓋和圓過去,好像我真的知道新海誠在想什麼一樣。   ★科普小環節:(專業日語的小夥伴的糾正)   解釋所謂“喜歡你”的梗,網上有流傳:すきだ(我喜歡你)倒過來後=だきす=瀧っす(我是瀧)   @Kanan 解釋   電影裡男主寫在三葉手上的那句“喜歡你”的日語是“すきだ”(對應發音sukida),倒過來讀是dakisu,而這個尷尬的梗中掰扯成的“我是瀧”,たきっす(對應日語發音是takissu),一來t和d的發音不同,二來一個有促音一個沒有,是完全不同的兩句話。   然後通常來說“我是瀧”這句話最正常的日語表達應該是“たきです”(takidesu)或者“たきだ”(takida),尤其聯繫女主之前只寫了みつは(mitsuha),所以男主要寫名字的話應該也是隻寫たき(taki)就夠了。っす(ssu)其實是です(desu)在口語更隨意更熱血的一種說法,男主這裡跟女主第一次正式見面,從之前的人物形象上也看不出是個熱血輕佻的少年,所以用っす(ssu)來結尾太不自然了。   可能我表述有點不清楚,總之我是想說,這個梗,絕對是部分影迷為了吹電影自己瞎扯的,新海誠本人應該沒打算埋這種日語奇怪的伏筆,起碼作為一個梗這在日語語境和發音體系下真的不成立。

動畫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國大陸)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