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希望的感動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08 22:44:59 作者:卓普 Language

昨天凌晨看完《你的名字》的首映,因時間比較晚了,只感覺一股強烈的情緒堵在心頭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過了一天的時間,想寫些什麼東西試著表達出那股情緒。 在去電影院之前,我在心中嘗試著給這部電影做了個評價,“一如既往的新海誠式作品,有一些劇情的新意,但還是難以超越秒五,會是一部不錯的視聽盛宴。”開場時男聲的獨白,下墜的隕石,和在小鎮燈光襯托下的夜空一度使我更加自信於自己的判斷。 但隨著對三葉的美麗的少女的身體長達十幾秒的敘述鏡頭開始,我漸漸不禁懷疑走錯了片場。沒錯,這是一個飽滿立體的日本女高中生,有著討喜卻又不模塊化的人設、有和家人,朋友,同學的大量互動、有對小鎮生活,傳統的厭倦,對不一樣生活的嚮往... 就如同從深海中浮出水面的巨獸,男女主終於不再被侷限於自己為自己畫的孤獨的牢房,“我喜歡描繪人們的普通的日常生活”,新海誠曾經說過類似意思的話。如果說那些帶給過我們強烈共鳴感的人設和他們的故事是被侷限於每一個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內心矯情的,對冷酷的成人世界的精緻地憂傷與哀愁、那麼君名展現的則是屬於更為廣闊,立體,成熟的年輕人的日常:有過在小城市長大的經歷的人能透過那句“下輩子讓我成為東京的帥哥吧!”的吶喊看到曾經的自己、美希那回頭的眨眼一笑讓多少人想起了年少時憧憬過的那個只能遙望卻觸不可及的ta、因為一心追求事業而變得陌生,變得討厭的,不合格的父親... 從男女主立體的設定開始,新海誠用100分鐘的故事證明了自己不是“只會靠每一幀都可以做壁紙的鏡頭和充滿絢爛多彩的畫面和夢幻而不真實的,唯美而憂傷的,莫名其妙的哀愁來彌補故事腳本上的無力。”君名在身體交換,錯亂時空線,跨越與等待了多年的感情主線之餘穿插了許多的日本傳統文化元素、脆弱的人類與天災之間的抗爭、以及個人認為還有對日本城鄉之間人的命運差異的思考。 且如果不去認真的扣細節,君名可以說在完成“電影中不應該有一處無意義的鏡頭”這個任務上還是應該得到很高評價的。開頭敕使翻著科幻漫畫說到的“多元宇宙”,奶奶在前往聖體的路上舉的“就連喝東西也是一種產靈”的例子,開頭老師在黑板上寫的【黃昏時】...一時間腦海中有很多,也就不全寫出來了,打算二刷的時候再仔細看看。 當然最最出乎意外的還是瀧和三葉間的感情線,這次新海誠不再著重於用物哀手法的堆砌和對現實中的絕望和殘酷的片面思考來體現那種“cry for the moon”的故事。 君名裡的愛情故事的高明之處在於能帶給觀眾屬於自己的思考:美紀在約會結束時問道“瀧君今天好像不太一樣呢,你是不是曾經喜歡我,但現在喜歡上別的女孩子了?”這一段使我聯想到了《挪威的森林》中渡邊對直子和綠子的感情的糾結,新海誠給出了他的答案“無論選擇是什麼都不存在錯誤,最關鍵的是作出選擇。” “才不是找不到男/女朋友呢,只是不想罷了”這是兩人在不同時空下的爭吵中的一句話,不知這句話又讓多少單獨在電影院觀影的人產生了共鳴呢?這麼長時間了,身邊也不是沒有出現過條件不錯的人選,也不乏對自己表達過好感的異性,只是我的內心卻彷彿衰老的再也不會激起當年那樣的衝動。原因是什麼呢?我知道的,也許因為我在期待那如劃過天邊的隕石一般的絢爛的愛情、也許我還在等待那個面容已經模糊,名字變得陌生的,但卻對我特別重要的人、又或許曾經的”穿越時空”“互換身體”的感情一直使我無法釋懷... 然而最關鍵的改變在於一個貫穿全片的詞語【希望】。這個詞從未那麼大篇幅的在新海誠的作品中出現過。這次的希望不僅侷限於對兩人關係的描述,每一幀美的令人窒息的鏡頭中都孕育著希望。當年看《星之聲》時特別喜歡美加子駕駛著機器人在天狼星上擊殺外星人的一段分鏡:碧綠清澈的天空,廣闊無垠的大地,遠處的光線照耀著噴湧而出的鮮血。那是一種多麼絕望的悽美啊。秒五里紛飛的櫻花,拖著長長白尾的火箭,那隻在大雪中飛向天空的鷹,美麗的彷彿任何一絲除了悲傷之外的事物都會將其徹底摧毀。 這裡放幾張對比圖感受一下:

名為希望的感動 - 第1張
君名中的劃過天空的彗星

名為希望的感動 - 第2張
秒五中劃過天空的火箭

名為希望的感動 - 第3張
君名中的城市的全景

名為希望的感動 - 第4張
秒五中的城市的全景

上面是隨便找了兩組對比,如果能有和我一樣的感覺的話,那大概是再好不過了吧。 在影片的宣傳冊上他這樣寫道”這是一部獻給所有正值青春期的年輕人和內心仍舊懷抱青春期殘片的大人們的電影。我賭上了自己的全部來完成它的製作,希望大家能樂在其中。”這是如今已經到了不惑之年的新海誠對世界的妥協。下面引用一段摘自新浪評論文章的對君名的製作團隊的介紹: 【過去的新海誠向來以“單打獨鬥”而聞名。他常常同時包辦影片的導演、繪圖、編劇、製作等所有職務。而《你的名字》則是新海誠第一次嘗試利用所謂“製作委員會”的方式來拍攝的長篇動畫。 曾經制作了《電車男》、《告白》等人氣作品的川村元氣擔任了本片的出品人; 電影的角色設計由《心靈想要大聲呼喊》的田中將賀擔任,而作畫監督由曾經參與《千與千尋》製作的安藤雅司接棒; 日本國內人氣頗高的搖滾樂隊RADWIMPS耗時一年半的時間為電影創作了4首主題曲和22首伴奏; 動畫更是邀請到了包括神木隆之介、長澤雅美和成田凌在內的人氣藝人來為角色配音。 有日本資深動畫迷厭倦地說,新海誠這回忒俗了。可正是這種俗套,正因為新海誠終於對大眾主流審美舉手投降,也正因為新海誠對市場的妥協與大資本的介入,才成就了《你的名字》的超級成功。 與其說,這是一個擁有完整的劇本的新海誠,不如說這是一個終於主動墜入凡塵擁抱大眾市場的新海誠,噹噹年那個曲高和寡的新海誠,終於下定決心為大眾講述一個更容易被人理解的故事,新海誠風接上了世俗的地氣,他終於感動了所有人。】 不僅是在製作方面的妥協,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在看到結尾男女主從兩個車站奔向對方,滿街飛舞的櫻花時,雖然內心有點擔心卻仍然預感到了這一次不會再是擦肩而過。這一次新海誠沒有再固執,最後的那一聲大喊“我好像在哪裡見過你,可以告訴我你的名字嗎?”其實也是新海誠這些年來在創作了無數“不是給小孩子看的”作品後終於頓悟,與這個殘酷世界的一種和解。 他不再只關注孤獨,離別,星空。而是終於將鏡頭轉向了潘多拉魔盒裡的最後一樣東西【希望】。 這也是為什麼君名感動了無數人,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巨大成功,被評價為“一定要帶喜歡的人去看的電影”。已經進入不惑之年的新海誠終於明白了,比起跨越十年才能到達的手機短信,空無一人的火車軌道對面,得不到世俗承認的終將分別的愛情。觀眾還是更願意在一天的疲倦後,縮在柔軟的座椅中在屏幕中看到希望。 生命與愛情都是那麼脆弱,因此跨越了生死,時空,災難後對一個陌生的女子那一句詢問“你的名字”才會顯得那麼彌足珍貴。 不知道君名帶給了多少對情侶相信愛情的希望,帶給了多少在等待的人繼續堅持的希望。這個純真,溫暖的故事在因經濟滯脹、進入老齡化社會、年輕人心態低迷的日本,和在房價高企、社會競爭加劇而略顯焦慮的中國社會喚醒了人們心中沉睡已久的感動和希望。 這種跨越了文化的感動和希望也是之前新海誠和宮崎駿最大的差距之一,而如今《你的名字》這部讓觀眾熟悉又陌生的打著新海誠烙印的作品已經達到了日本動畫電影票房歷史第三的寶座,僅此於《哈爾的移動城堡》和《千與千尋》,也有著極大的希望在今年打破歐美動畫電影對各項榮譽的壟斷。 因此如今將《你的名字》評為神作不為過,將新海誠譽為宮崎駿第二也是情理之中。 寫到這裡耳機中正好放到電影的片尾曲,於是也想就此打住不寫了,可能邏輯上會有些混亂。寫這篇影評的初衷是想搞清楚當時看完首映,坐在空蕩蕩的電影院中,胸中的那股強烈的情緒到底是什麼。 野田南次郎的聲線是那麼好聽,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個名字,原來那個時候是想你了啊。儘管身處同一片星空下,卻見不到面了。多麼希望能和你一起看著每一幀美麗的畫面,在絢麗的隕石墜落的時候牽著你的手告訴你即使是有一天忘記了你,我也一定會找到你,對你問出“你的名字”,然後再重新開始。 但是沒關係,因為我已經下定決心了,畢竟我也是受益於新海誠帶來的希望與溫暖的觀眾之一呀。就這樣繼續充滿希望的等待著,一定定會有再見的那一天。 ”君のいない 世界にも 何かの意味はきっとあって, でも君のいない 世界など 夏休みのない 八月のよう, 君のいない 世界など 笑うことない サンタのよう。“ 感謝你,新海誠,在這個寒冷的冬天用【希望】和【感動】救贖了那麼多觀眾,同時也救贖了自己。

動畫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國大陸)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