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有色眼鏡的人太多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9-09 10:29:09 作者:風南 Language

某些熱評看的我真是害怕。

之前記得在哪看過一句關於廣電總局的評論:不要看現在罵廣電總局審查制度的那麼多,其實很多人在遇到某些情況時還是會站到廣電總局這邊。

以前我不懂,現在我對這句話有些理解了。

戰爭中玲兒的父母,哥哥都死了。自己守護的侄女死在自己面前。自己那用來畫丈夫的,畫海岸線的,畫冰淇淋的,畫浪花裡跳躍的小兔的右手消失了。

對,這些都不夠反戰,玲兒的妹妹被核輻射汙染也不夠反戰。在吳市的曾經自己幫助過的妹子,現在的“朋友”,為了生計在花柳巷工作也不夠反戰,每天都無法正常生活躲在防空洞裡也不夠反戰,糖的價錢翻了一百多倍,家裡每天靠吃野草過活也不夠反戰,最親的親人死在自己面前也不夠反戰。

我知道這些人心裡在想什麼,他們心裡覺得這戰爭是日本發起的,日本死多少人都活該。他們覺得日本應該在每一部以二戰為背景的電影結尾都跪下承認自己錯了,再也不敢這樣做了。他們覺得日本當時的每一個平民都應該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日本人在國外姦淫擄掠,無惡不作。他們覺得玲兒當時內心os應該是:我活該,我哥死了活該,爸媽死了活該。

很多評論講電影只是片面講了日本民眾在戰爭中受的苦,所以不是反戰。我想向這些人問一句,你捫心自問,你心裡真的有“反戰電影”這個詞的概念嗎?有的話你真的有用這個概念去框,去衡量這部電影嗎?在我看來那些人不過是覺得這部電影只是講了日本民眾在戰爭中受的苦難,沒有講中國或者其他被侵略的國家受的苦難,所以覺得這不是一部反戰電影。事實上只要戰爭發生,無論戰勝國戰敗國,無論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對於哪一方的平民都是痛苦的。導演真的有必要在電影中表現出其他國家的痛苦嗎?還有人讓我看中國的反戰片,以前中國所謂的“反戰片”其實大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宣傳片”,我就不吐槽了。即使是現代中國拍的反戰片也很少會表現出其他國家民眾的痛苦,只是反映出中國人民受的苦難。難道真的其他國家的民眾就沒有受苦嗎?還是說被侵略國這樣拍的就是反戰片,侵略者就不能這麼拍?我覺得這是一定意義上的雙標。

很多人講玲兒在最後天皇宣佈戰敗的時候的感情政治不正確,難道玉音放送完,玲兒的心情不應該就是電影裡那樣嗎?如果日本普通民眾戰後的思想不是如玲兒一般,他們的戰爭早就進行不下去了。這部電影確實沒有全面講述二戰中日本的作為,但是它也沒義務。一個從小被洗腦的平民,能在這個時候想到自己其實是侵略者,自己做的事情是錯的?可笑之至!普通人的代表:玲兒的一切都奉獻給了這場戰爭,突然有人告訴她,你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你給同學畫的畫,死去的父母、哥哥,每天吃的難吃的野菜,每天忍受的轟炸,死去的侄女兒都是沒有意義的。玲兒為什麼還活著,是因為她已經付出了這麼多,她好想看到自己的付出換來了什麼。當她知道了戰敗,她甚至失去了繼續活下去的理由,這種感情才是真實的。

現在太多電影都是根本不理會人在事情發生時正常的情感反應,只為討好某些人的價值觀,有些人喜歡吃屎,就有些人投其所好,專門生產屎。

事實上我是不願意在價值觀的層次來討論一部電影的,這種層次在我看來挺low的。但是一部優秀的電影是絕對可以讓你在這個層次引起思考,但是它最深層次的思考絕對不應該停留在這裡。就像黑澤明的《生之慾》,他裡面有講到官僚主義,父子關係,但是它真正的內核絕對是在描繪人,描寫人性。至於描繪的好不好就看它是否接近真實,然而某些人為了想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是不願接受真實的。從價值觀的角度去評判藝術作品本身就很low,偉大的藝術作品從來都是在探討人。

這部電影已經很接近討論人的程度了,所以我認為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確實可以秒殺日本近期很多小清新電影,但是在我看來,它和《螢火蟲之墓》還有差距。這部電影中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同事情時,角色的感情刻畫十分細膩精準。而且作者捕捉日常生活的能力實在高深,能把交作業、畫畫、做飯、做衣服這種小事刻畫的生動形象、入木三分,選的背景剛好可以襯托出這些小事的意義,所以還是很好的。

我最喜歡這個電影的一點是它不同於新海誠或者宮老的電影,他們的電影中畫出來的人物本身就很美。而這部電影是在塑造美,越看越覺得玲兒可愛,越看越覺得美,這才是正確的審美觀。然而戰爭把這一切都破壞了。

動畫信息

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
中文名: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
原 名:この世界の片隅に
又 名: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港) / 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臺) / 在這世界的一隅 / 這個世界的角落 / In This Corner of the World
首 播:2016-11-12(日本)
IMDb:tt476982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