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四年後的影評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04 06:53:24 作者:GwJ Language

16年電影剛上映的時候知道新海誠又拍了一部新電影,電影一直放著沒看,《前前前世》這首歌倒是聽了兩三年。原因是之前對於新海誠作品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畫風唯美,小情小愛的風格。看預告片也是感覺大致如此,無非就是一部性轉和校園愛情為主題的故事。

但看完之後,這無疑是我看過最棒的動畫電影之一。

神明、巫女、酒和逢魔時

如果僅憑這4個關鍵詞讓我猜一部作品,我大概會首先聯想到《只狼》,而《只狼》誕生在《你的名字》上映後的三年,兩者並無任何關聯,究其原因是二者皆在劇情中滲透了大量的日本文化。

日本是一個非常注重“神”文化的國家,在日本素有“八百萬神明”的說法,萬物皆可成神,大大小小的神社遍佈日本,人民相信“萬物有靈”,所以日本人對自然萬物像對神明一樣敬畏崇拜。

《你的名字》裡雖然沒有實體化的神明出現,但是在三葉外婆的口中一直有提及神明的存在,三葉和瀧間千絲萬縷的羈絆也無疑是神性的一種體現。

有了神明,自然需要一個代言人,巫女就是神明的代言人,她們通過儀式和祭祀向神明祈福,電影中則是通過“口嚼酒”供奉神明。(巫女的形象在各類影視作品中也比較常見,比如《犬夜叉》裡的桔梗,《櫻花大戰》裡的真宮寺櫻)

順帶一提,在《只狼》裡,神明有本地的白蛇神,也有西方來的龍神,而巫女的夢境是連接現實和神明之地的橋樑,酒則是讓人敞開心扉推動劇情的道具,二者在設定上遵循的都是傳統日本文化。

更有趣的是,在玩只狼的過程中,第一次瞭解到“逢魔時”一說,大概是指在黃昏時刻會有怨靈實體化之類的意思,在遊戲中的表現則是一些敵人的幻影會實體化進行攻擊。本來以為只是《只狼》在遊戲上的一種設定,沒想到在《你的名字》中再次提到了這一設定,而電影高潮時三葉和瀧能夠第一次見面也是藉由“逢魔時”達成。

去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原來這是一種日本的文化:

逢魔時,即黃昏時刻為超自然的時段,黃昏(17點-19點)黎明(3點-5點),日本陰陽道稱為鬼神最容易出沒的時候,也是人與鬼怪可以同時出現的時刻。

大量的日本文化輸出,不論是《只狼》或是《你的名字》,都是之中的佼佼者。

“三年前”的設定

作為一名理性的唯物主義者,在三葉和瀧互換身體的過程中,吸引我的不是兩人日常的一些有趣橋段,而是開始思考一些不符合現實邏輯的行為設定,諸如:

“為什麼這兩個人不奔現,如果我和別人互換了身體,那我第一時間一定是找到對方,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就算不奔現,打個電話互通有無總可以吧,這倆人就打算通過在紙上留言和臉上畫畫的方式溝通?”

想到這裡差點沒看下去,最後還是告訴自己如果沒有一點浪漫思維,建議還是不要看電影了。

新海誠用“三年前”這個設定解答了我的疑問,當看到瀧第一次見到小鎮廢墟並且查閱資料知道彗星撞擊是三年前的時候,我不由佩服這個“三年前”的設定的確可以一定程度解釋為什麼不奔現,為什麼不打電話的這些疑問(事實上,只有三葉可以去奔現,她也的確去了,但畢竟瀧那時候還不認識她,打電話也可以理解為瀧看到一個陌生的號碼就掛斷拉黑了)。

在看過的眾多穿梭時空的作品裡,身處不同時間點互相穿越這是頭一回,要為新海誠的這個設定點個贊。但在我的理解裡還有一個bug,即瀧和三葉互換時,應該可以通過新聞或是日曆看到年份時間,那至少應該意識到自己回到了三年前或是三年後;不過新海誠都能讓瀧手機上的文字逐漸變成亂碼,我覺得這點邏輯bug其實也不用深究,畢竟在影視作品裡求科學找邏輯這件事本來就不太合理。

日系浪漫愛情故事

青澀、害羞、含蓄,即使是愛也不會明目張膽的大聲宣佈,而是小心翼翼地傾訴“今晚的月色很美”,這不僅是日本人眼中的愛情觀,也是中國乃至東方愛情文化的一種體現。

之前說不喜歡看小情小愛和校園愛情的故事,是因為很多作品中時常會把這類的愛情描繪的太扭捏做作(參考大量國產劇中的戀愛橋段),新海誠也因為經常在作品中著重描寫日系愛情而被一些人認為是格局太小;

但正是因為電影承載的東方愛情文化內核,才造就了三葉和瀧分別後尋尋覓覓,不斷擦身而過的劇情(說實話看到兩人各自迴歸自己生活之後,心裡真是撓癢癢般的希望這兩人趕緊相遇,別再錯過,這點來說新海誠對於觀眾心理的揣摩真是恰到好處)。

試想一下,如果從逢魔時刻開始改成了好萊塢式的劇情會是怎樣?

兩人見面,熱烈擁吻,互訴衷腸後爽快寫下名字,而不會寫點沒用的我愛你;

雖然三葉的名字沒寫完,但是三葉記住了瀧的名字,在拯救完小鎮之後,義無反顧的來到東京尋找瀧,歷經重重困難,以頭繩為信物喚起瀧的記憶;

再次擁吻,全劇終。

這麼看來,日系浪漫中的“小情小愛”也還算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最高作畫技術力的體現

前面說了劇情和文化背景,最後說說號稱“畫質狂魔新海誠”的技術力體現,新海誠的作品一直都以其唯美細膩的場景作畫著稱,“每一張截圖都能作為壁紙”是對其畫面質量的最高褒獎。

新海誠對於畫面美的定義,在於對場景的細膩還原,並通過加上特有的唯美柔和濾鏡的處理,營造出美輪美奐的場景,《你的名字》裡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無論是景還是物,都美得不可方物。(對於畫面、色彩光影的專業領域瞭解不深,只能表達比較簡單的感受)

另外還有許多明顯的高幀數場景令我印象深刻,看的時候倒回去看了很多遍。舉兩個例子,一是“自動販賣機裡的易拉罐掉落下來”,另外一個是“360度旋轉拉遠盆地”,作為一名遊戲玩家,對幀數的高低比較敏感,60幀遊戲和30幀遊戲帶來的視覺體驗是完全不同的,電影也是如此,《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出過一個120幀版的,雖然沒去看過,但是看過的人告訴我非常性感。

以4年後的眼光再重新來看這部作品,畫面的技術力放在今天依舊絲毫不落下風。

《你的名字》在劇情上的確沒有完全跳出校園愛情和性轉這些俗套設定的限制,“名字被忘卻”這個梗在《千與千尋》和《尋夢環遊記》中也曾經被使用過,不能算是特別創新,但就是這樣一部“小格局”的電影讓我越看越來勁。

頭20分鐘的日常劇情邊打遊戲邊看,看看停停,有時候錯過了劇情再拉回去;

和奧寺前輩約會開始關掉遊戲認真看電影;

看到三葉四葉陪外婆上山那裡果斷打開電視拉到最高畫質開始看;

兩人見面後又忘記名字,人在床上坐直了希望這兩個人能快點見面;

好在最後是個happy end的結局,感謝新海誠,各種意義上的感謝。


動畫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國大陸)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