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於真實幻境間的套路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07 19:48:04 作者:Mai Shiranui Language

被鋪天蓋地的安利震驚到了,在公映當天便去了影院一睹為快。

也許是對這部“新海誠集大成之作”寄予了太高的期望,從電影院出來,總有幾分意猶未盡的遺憾。

就作品而言,觀影體驗並不算糟糕,甚至在最初的半個小時內,也著實為大熒幕下唯美亂真的遠山盛景、燈火都市震撼不已。只不過,當最初的視覺誘惑一旦消融在劇情體驗中,影片在邏輯、敘事上的問題便越發凸現出來。

當然,作品的定位是大眾流行,自無需對之有過分的苛求,於此,僅就作為一部動畫電影的標準,說一說該片在劇本完成度上顯現出的幾點遺憾吧。


對影片的高度期待,也不僅僅源於過度的宣傳,我觀影之前,習慣大體瀏覽一遍影片簡介。當看到“都市文明與深山小鎮、神社習俗、夢境、平行空間的邂逅、千年後的彗星迴歸”等一張張閃到爆的標籤,對該片的期待程度又莫名增添了幾分。

如無意外,這樣的元素堆積,一不小心就會炸出一部關於古老神祕主義與時空主題相結合的愛情神作,其中所包含的傳統與文明的碰撞、結構形式、人情溫度,恰恰是近幾年來,電影大勢所熱衷討論的話題,而反觀十幾年前,十一區電影人就已對此類影視類型風格玩的駕輕就熟。

如我這般,抱著如此期待來看這部電影的觀眾,怕是錯會了作品本身,未免多多少少會帶著幾分失望。


影片的內核,依然是新海誠在《秒速五釐米》中便反覆探討的主題,人生的境遇之變、錯過的愛情、美好而又惆悵的青春,只是這一次,因時空主題的嵌入,使影片的節奏感有了明顯的增強,劇情更為飽滿、精彩。

較為明亮的是,《秒速五釐米》最終擦肩而過的遺憾,在該作中得以補償性地圓滿,而框架的突出,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真實的刺痛感,反而使新海誠以往所擅長的歲月、孤獨心境等刻畫有所減弱,在主題上鋪地面很大,卻淺嘗輒止,略顯曖昧。

作為一部循規蹈矩的商業片來看,該片的跌宕精彩遠邁於前作,然而以之為代價的,是角色的塑造,情感的渲染,主題的討論,甚至是故事的邏輯性的犧牲:三葉與瀧模糊化的日常脈絡,被消解在好看劇情中的人物性格與命運,無解釋的身體互換,無鋪墊的愛情,無來由的毀滅與救贖。

觀影時,總有一種的感覺:每觸發新的劇情點,你剛提起幾分興致,等著他深入進去展開劇情,這條線便斷了,然後火急火燎地再觸發下一個劇情點,生怕菜品少了,這頓宴席就湊不齊。

然而,挖下的坑,種種邏輯問題,也自然而然地選擇性忽略,如三葉與瀧是如何悄無聲息地進入彼此的生活,再如二人身體互換了那麼久,卻沒發現彼此並不處於一個時代等等。


這也正是我看完電影后的第一感覺——影片以劇情的豐富程度代替了敘事的紮實程度,把那麼多可以伸展開、做成面的線,做成了一個個符號化的點,講著講著就淡化了,你以為處處是伏筆,看到最後卻發現,無一回應。

對於劇作而言,影片既然勝在結構,那麼結構的設計性一定是影片敘事的重中之重,一直所期待的能把之前撒的各處的碎片撿起來、拼湊在一起,直到看完才發現,圓沒有畫好,打成了一個一個的結。


以上大多是關於影片的遺憾,再說一說自己以為的癥結所在。眾所都知,一個好電影最起碼的要講一個好故事,風格需統一,而該作拼拼湊湊的感覺太強——《觸不到的戀人》加《彗星來的那一夜》再加N多靈魂互換老梗亂燉,卻因主線不夠清晰,從後半部分開始,節奏似乎變得忽快忽慢,有斷裂感。

從彗星撞擊開始,編劇似乎無法合攏之前拋出的線球,又需放一個大招來形成高潮段落。於是,作為一部打著時空旅行幌子的影片,影片的後半部卻看不到任何精緻的設計感——並以預言先知的老套手法刻意創作了所謂高潮,以此來完成劇本完成度的不足、編劇設計的短板。

說來也是好笑,進電影院之前,我並不明白電影為什麼要其——《你的名字》——這樣一個名字,看到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四個字點的竟是電影的高潮。只不過,比之硬煽情的呼喊點題,我更期望看到二人的記憶、羈絆是如何扭曲碾壓在時空隧道之中的——精巧的結構與算計,帶著宿命感的遺忘與重逢。


以上,只是私心對一部佳作的遺憾與補充吧。

其實也是過於較真了,看一部電影是一種主觀性的體驗——在合適的時間,遇到能觸動自己的故事,困境自圓其說,無需那麼多技巧和理論,好看就行。

畢竟,觀眾不是編劇,觀影亦無需填補漏洞。就此而言,《我的名字》仍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如此足矣。

動畫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國大陸)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