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透支的可惜之作——《海獸之子》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30 01:43:07 作者:洗桐人 Language

這是一部非常形而上的動畫影片;想表達的哲學思想非常多:天人合一、存在主義、不可知與可知論、生命的實質、人生的意義……影片想要架起生物、海洋、陸地、地球乃至整個宇宙的橋樑,實現宇宙中物質與生命意義上的統一。畫面張力與表現力很強,藉助了很多表現手法:象徵、意識流等,也挪用了看似科學的解釋,藉助了很多哲學意象(受精、孕育、人與其它生命體的轉化與溝通等等)。但本作作為情感與思想的載體,似乎無法承受如此深刻與宏大的哲學主題。 比如安哥拉與老太太哲學家式的深奧對白,我們可以理解這是想要向觀眾們揭示影片哲學思想的一隅。但是這種說教式、說明文語言式的臺詞,放在一部要靠劇情去揭示懸念的動畫片中就尤顯突兀,讓人覺得故作高深、拔高主題。女主人公、海和空的諸多行為在觀眾看來十分缺乏合理的動機與邏輯性。如女主人公在結說:“他們(海和空)為什麼要選擇我?”作為觀眾,我也好奇海與空為什麼選擇了女主人公作為祭典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可能天賦凜異,親近生命,遺傳她媽?)。人物的動機都是埋在他們的心底的,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觀眾則難以推測他們這樣做、那樣做的原因,最終只能選擇放棄推理和思考,單純地追隨人物的腳步不再多想地“往下看”。

不僅如此,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人物情感的處理也充滿了問題。可能由於電影篇幅所限,不能像連載的漫畫一樣細細描摹,許多配角的背景、身世、行為目的交代得多不完整,只能依靠一些鏡頭和人物的對白加以推斷。好一點的像女主母親,觀眾還能通過“酗酒(不知道啤酒算不算)”、“關心家人但缺乏合理的情感表達”、“是天才馴獸師”等零星的片段拼湊出一個較為豐滿的人物形象。但像安哥拉,這一滿口玄奧哲理、像是在幫助主人公的人就如謎一般。他口中的“薇薇”(我沒記錯的話)是誰?他為什麼要幫助主角們?我們只能在他說出“暗物質”與生命哲理後慨嘆一句“大師,我悟了。”

劇中人物與物象太富有象徵性,很多角色其實代表的是一種思想、一群人的態度。這種過於藝術化的處理,就使得劇中的人物在成為象徵符號的同時,失去了人這一個體所應有的正常情感表達。海和空這兩個“海獸之子”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如精靈一般,超脫世俗,性情與身體都融於自然、依於自然,身負使命,充滿謎團。“鬼火”,“祭典”,“隕石”,這些事物充滿了神祕色彩與儀式感。這種人物的構建,物象的鋪陳,是詩意的,美學的,哲學的。但也晦澀的、抽象的、去邏輯化的,勢必會給觀眾對劇情、人物和設定的理解帶來挑戰。

如果說理解《信條》的難是邏輯與思維、理性分析層面的難,像是在做一道題幹瑣碎複雜的數學題;那麼理解《海獸之子》的難便是情感與哲思、感性解讀層面的難,像是在做一篇文筆優美但不知所云的散文的閱讀理解。我覺得“不要理解它,去感受它”這句話更適合描述多數觀眾對《海獸之子》的觀影體驗。影片中絢爛的畫面、精彩的音樂為多數人帶來了試聽上的享受。在大量視覺信息的包裹之下,觀眾似乎感受到了壯觀祭典所傳達出的生命真諦,又似乎懵在了一幕幕繽紛的、超現實主義的畫面前。《海獸之子》所呈現的畫面,更近似於博物館中的畫作,能夠讓你有所觸動,但你很難將這種觸動放大化,作具體的解釋。

不少影評都著力於具體分析與解讀影片裡的哲學意象與哲學思想,以此來證明影片思想立意的深刻性。但我想說的是,動畫電影不是一集一集的長篇動畫,也不是狹義上的真人電影,它有著它所能承載的信息量的範圍。當一位野心很大但能力不足的導演,想要把可以被無限討論下去的哲學論題硬生生塞入一部篇幅有限的動畫電影時,便註定是力不能支的;這隻會透支一部影片的表現力,使精美的畫面淪為了思想內核的犧牲品,讓本應自然生動的人物對白成為了影片主題的附庸品。

感動觀眾不能僅依靠畫面和聲效(雖然我覺得這次久石讓的表現,其實並未達到他為宮崎駿的動畫配樂的水準),讓觀眾理解劇情也不能僅依靠註釋般的生硬對白。先把最基本的故事講好,才有擴大格局、引人深思的可能性;不要可惜了精良的動畫製作。

動畫信息

海獸之子
中文名:海獸之子
原 名:海獣の子供
又 名:Children of the Sea
首 播:2020-11-20(中國大陸) / 2019-06-07(日本)
IMDb:tt985006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