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欠共鳴感一張電影票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08 03:40:13 作者:董懂咚東 Language

和預期的一樣,不負一直以來的期待,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作品。欠誠哥多年的電影票終於還上了。
招牌式光影華麗而細節真實的背景炫目依舊,外包給田中將賀的人設和豐富自然的表情也不再是以往作品裡的短板,劇情的完整度和複雜度也是最優秀的一次。
只不過,無論票房和外界怎麼評價,大概在自己心裡還是超越不了「秒速五釐米」的地位。

在劇情的完整度和講故事的流暢度上,實際上之前的「言葉之庭」已經做得不錯了,只是因為長度不夠,沒法作為傳統意義上的電影鋪進院線,所以受到的關注大概僅限於對新海誠一直有了解的小圈子內。
這次劇本的完整性和講故事的流暢性上,已經在「言葉之庭」的基礎上又進了一大步。

然而,劇本層面上是完整了,可唯獨在情感的完整性上,似乎為了強行嵌入一個涉及時空穿越、古老宗教、拯救小鎮的宏大主題,做得沒有「秒速五釐米」那麼好。
當然,後者因為是純現實背景,難度確實低得多,但它之所以是新海誠在此之前最為中國觀眾所熟知的作品,成功的地方恰恰是情感上。
情感完整性上的斷檔感,尤其體現在瀧和三葉的感情產生得有點突兀,兩個人只是互換、而並沒有共存過,這種情況下,瀧在突然聯繫中斷後產生“不習慣”或“隱隱的擔心”、想去尋找三葉是容易理解的,但忽然就產生了“重要的人、不想忘記的人、絕不能忘記的人”這種程度的感情,從效果上總會讓觀眾感覺有點過快。

這裡有敘事速度方面的原因,在失去聯繫並知曉系守鎮災難這個拐點之前的故事在音樂中快速地隨著手機上的一條條日記和畫面的快速切換一帶而過——更別提很大篇幅都用在玩“姐姐好喜歡自己的胸”的梗上,一兩次博人一笑,後來覺得玩得有點太多了,尤其是瀧喝下口噛酒後重新醒來,喜極而泣“三葉還活著”這種關頭還不忘玩這個梗,有點小反感。
雖然從日記的前後日期上可以看出,互換時期是維持了挺長時間的,這樣看來日久生情也說得過去,但總覺得不是一條很平緩的情感曲線。
而「秒速五釐米」在這點上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十三年間感情真實而自然的發酵和演化能帶給無數人強烈的共鳴感,必然是有其原因的。

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在劇情對兩個人感情的定位上。
怎麼說呢,太有宿命感了。
觀眾是生於現世、在現世體味冷暖的平凡普通人——誰要非堅稱自己和戀人是前世的誰誰就當我沒說。
那麼,對平凡的我們來說,能引起共鳴感的感情,永遠是自然而生的感情基礎在前、憶起時“當時能遇見太好了”或「秒速五釐米」那樣“沒有珍惜是一輩子的遺憾”的結論在後的。而不是先被空降了一個“我們好像在哪見過”、“是拯救的你的使命讓我們相遇的”這樣的結論,再去回憶那為數不多的交集的。
雖然後者更浪漫,也或許更適合在電影裡表現。
但個人角度來說,比起“好像在哪見過”,還是“見到你太好了”更有真實感。
從這點上來說,是為了適應一個更加複雜和宏大的劇情,略有遺憾的一個小退步。

不過,雖然情感線上的共鳴點不多,但有一段還是非常成功的——當漸漸習慣的互換和聯絡中斷後的那段,瀧發瘋似的畫下所有能記得的景色,去飛驒市尋找夢境中出現的小鎮時,那種想見到對方的迫切心情和不詳的隱憂在「御神體へ再び」這首BGM忽然加快、帶著強烈緊張感的旋律中再也難以掩飾——尤其是當細心的觀眾已經從氣氛的變化和音樂的暗示中猜到了些什麼的時候。
當生活中你已經漸漸習以為常的事情戛然而止,當以為睡過一覺就會重新出現的事情從那麼一天起就真的不再出現,即使是一個再讓你吐槽和埋怨的人,當毫無徵兆地從你身邊消失而且再也聯絡不到時。大抵就是這種心情。

說到這,兩個人最終失去了對對方名字的記憶,一方面是改寫了三年前的歷史後、命運線錯開後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應了外婆說過的“要付出自己最重要的東西”,對瀧和三葉而言彼時最重要的就是對方的名字,也算點題了。
當時看到這裡,想到的卻是命運前人的無力,在需要付出代價的事情上,越是珍視的東西,越是恨不得一直掛在嘴邊、生怕失去,就越容易被命運盯上。電影裡給了一個美好的結果——即使失去,只要見面時一定會認出對方的。
至於現實中,還是和上面寫到的一樣,不要把一切習慣了的生活軌跡當做習以為常,用心過好每一天,用心對待每一個陪伴在身邊的人吧。

電影裡對細節的注重程度到了讓人感動的地步,比如,既然明確了真實的時間點,2013和2016年,這方面的細節就體現在了男女主的iPhone型號上,13年的三葉用的是5S,16年的瀧用的是6S。
不過,這也引出了一些問題,三葉就沒發現和電源鍵位置不一樣了麼?說到底,互換了那麼久,無論從手機上的日期顯示還是電視報紙上播報的日期,13年的三葉發現夢中是16年、16年的瀧發現夢中是13年,不該是難事,不過,從“夢裡意識都是模糊的,不會留意那麼多細節”的角度也不是抹不過去。
類似的問題其實不少,比如,既然瀧在規模那麼大的攝影展上看到了隕石湖的照片,詢問並聯系一下拍攝者不就很快能問到非常確切的拍攝地了?何必有靠畫速寫來找地點這段苦情戲呢——雖然那種茫然感塑造得很成功,像極了仙三裡景天拿著那張畫得很醜的畫像在人間漫無方向地尋找雪見的畫面。當然,想圓過去的話,也可以理解成瀧當時沒有想到。

片尾一度很讓人似曾相識,兩個人在相向的電車飛馳而過,重新消失在茫茫人海。
如果以這個熟悉的結尾作結,兩人間感情因發展突兀和過於美好產生的不真實性會消減不少,或許對作品來說是件好事。新海誠在來華期間的訪談中也說自己更傾向於一個悲傷的結尾。
但他依然給了瀧和三葉一次機會。
這次真的是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了。
又一次在餘光和不知如何開口的忐忑中,似乎要再次擦肩而過,而這次瀧不再是悶騷而可悲的貴樹,「你的名字」帶給大家的,也不再是「秒速五釐米」那種共鳴感強烈卻惆悵難抑的遺憾感,而是種更主動的感情——盡全力去把握重要的東西和重要的人,就會有好結果的。雖然誰都知道現實中這句話的蒼白和無力,但走進電影院的那兩個小時裡,我也不會在作品層面上細究上面所討論的一切好與不好,更想看到的,像畫面裡那些不真實的高光一樣,也是一個不真實卻比現實更溫暖的結局。
和劇本完整性的變化一樣,新海誠作品裡,這種情感上偏向更積極的變化在「言葉之庭」裡一樣早已開始浮現。秋月朝著雪野咆哮“你啊!你就一直那樣,總對重要的事隻字不提,然後擺出若無其事的表情,一直孤單一個人吧!“那句是說雪野,也像是說給「秒速五釐米」裡的遠野貴樹,「雲之彼端」裡的藤澤浩紀,「星之聲」裡的寺尾升吧。

說到「言葉之庭」,「言葉之庭」裡的雪野老師就是「你的名字」裡的ユキちゃん(阿雪老師),髮型和著裝一模一樣,都是香菜配音,都在講萬葉集——「言葉之庭」裡在講的是「雷神短歌」(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你的名字」裡在講的是「相聞」(彼處是何人,望卿莫相問。九月露沾身,待卿於黃昏。),雷雨和黃昏同樣作為兩部作品貫穿始終的意向,在和劇情的契合度上,明顯是「言葉之庭」裡好得多。

所以,新海誠作品的大標題依然是Distance。當然,「追逐繁星的孩子」這種“誠哥無從歸類的汙點作”除外。
「星之聲」是光年的距離,「雲之彼端」是白塔的距離,「秒速五釐米」是東京到栃木間的距離,此後漸漸開始脫離了空間上距離的約束,「言葉之庭」是師生間內心的距離,「你的名字」則是兩條時間線間的距離。
人與人之間距離的縮短(或者縮短未遂),永遠是新海誠作品裡最大的主線。生活也是如此,相逢,相知,相離,相守,萬變不離距離的變化。

說說其他的。
雖然平行時空梗的劇情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奧寺前輩和阿司在飛驒聊起瀧所述的那些經歷時,“你怎麼看瀧說的那些話?”“我想,那個女孩大概是真實存在的吧。”這一段還是莫名地想起了自己寫的「空號」。想想寫那篇小說時是三年前,自己還是抱著“35歲前做出自己的動畫電影”的夢想的。新海誠做出星之聲時只有29歲,做出「秒速五釐米」時只有34歲。說放棄也不算完全放棄,做一個「她和她的貓」那樣的短片還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只是希望能為這樣的心願儘早實現一定程度的時間自由吧。

說到奧寺前輩,麻醬的聲音一出場就跳戲到「真田丸」了,畢竟真田丸裡的阿桐和「你的名字」裡的奧寺前輩都是內心強大、樂觀淡定的大姐姐範兒。瀧在自己這條時間線裡最大的功勞大概是那次飛驒之行促成了奧寺前輩和阿司吧(阿司在炫耀自己8個offer時手上的戒指好像和奧寺前輩手上的戒指是一對)。
講到這忽然想起來,「你的名字」裡,外婆和三葉編繩時打扣的方法和真田紐似乎有點像,真田家的居城上田城就在長野縣。而「你的名字」裡,系守鎮的原型在長野縣,隕石坑是在長野的諏訪湖取景的,新海誠本人也是長野縣出身。不知這些巧合之間有沒有關聯。

最後,在設計狗天天自嘲“跟我念——學設計死路一條”的今天,主角從女鞋設計師到建築設計師,新海誠在無聲地給我們莫大的鼓勵和安慰啊。下一部的主角沒準是交互設計師呢(呵呵呵想得美)。
希望那時,欠共鳴感的電影票也能一併還上。

嗯,果然還是努力搬磚去吧:)

動畫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國大陸)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