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時空逆轉的一些腦洞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08 10:44:55 作者:卡列尼娜 Language

(純技術分析) Q1:靈魂交換是怎樣一個過程?到底有沒有存在平行時空?改變的是哪一時空? 瞭解了靈魂交換的過程,就能理解時空的問題。有人認為是產生了平行時空,但我主張是沒有。 先梳理兩條人物線: Mitsuha和Taki兩人交換身體,過著對方的生活,並用自己的性格影響對方的人際關係,比如Taki讓Mistsuha。並且用溫馨又調皮的方式和對方交流。畫面左右一半同步兩人默契的行動和對話,於是,有些伏筆被我們忽略了。他們的對話,是用留言方式的,於是有時間差,但是剪輯讓我們以為他們這樣近乎於電話之類的即時通訊,進一步地,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是同一個時間點下的不同地區,並且他們是同年生。我們等待著他們的相見。 影片的前三分之一部分讓我們認為,這是一部輕喜劇。哪怕是劇情就這樣發展下去,觀眾也會買單,但是這是個有導演的野心,所以劇情出現了斷崖式反轉。又因為導演的能力,所以這個反轉合情合理。 此處必須誇一下編劇的敘事能力,有的故事片是需要看簡介才能看懂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是重災區),而這部片子我預先並不知道劇情,但是也能在觀影過程中看明白其中的設定——畢竟這部電影的邏輯還是跳出了日常生活。 另外,我們可能忽略這一部分中的設定,比如 直到Taki向Mitsuha打了一個電話,發現無法撥通,於是開啟了中間第三分之二的部分——尋找,我們隨著Taki去尋找Mitsuha,這一部分主要從Taki的視覺去看。這一段是很孤獨的。最後得出的結果是,原來這場靈魂交換跨地區,跨時空並跨了生死。Taki發現,一直與自己交換的靈魂,是一個屬於過去的亡靈。從Taki的角度看,他是不解的——明明23周之前,這個女生才和自己說話打趣,怎麼會在三年前就死了?

關於時空逆轉的一些腦洞 - 第1張

(M1和M2在靈魂上其實是接續的,但差別在了記憶,以此區分) 此處需要理解一個設定:1.因“結”而開始的靈魂交換在M1和T2間進行。 2.跨時空,跨地區是可實現的,且由於靈魂交換又暗示了靈魂可以寄居於不同肉,甚至性別。那麼我們可以進一步得出在本片中得以成立的前提:靈魂不受時空、地獄甚至肉體的限制。 所以Mitsuha的靈魂在肉體死後並沒有消失。另有一說,因為Mitsuha將自己的一半靈魂封印在口嚼酒中,因此Taki喝下了口嚼酒時,是發生了強制的靈魂交換。可以說是把Mitsuha強行拽回了人世。可以這麼理解,Mitsuha的肉體死後,靈魂就已經處在更高維的世界中。 於是就有了一個巧妙的交換:T2的靈魂到了M1體內,而M1的靈魂則來到了T2的體內。恰巧,T2的肉體在交換之前,來到了系守,並且來到了能看見黃昏之時的地方。這是10月4日的黃昏。又剛好二人的靈魂交換又發生了一點時間差,T2的靈魂來到了10月4日的早上M1的體內,一天里布局好了一切後,T2帶著M1的身體來到黃昏之時。M1靈魂在T2體內醒來時,遇到帶著M1身體的T2,這時他們看不見彼此。黃昏之時來了,他們看見了彼此,並且回到了自己的體內:處於2013年的M1身體M1靈魂與處於2016年的T2身體T2靈魂在這個時候看見了對方,並且能進行身體的接觸。所以,黃昏之時“讓人看見看不見的人”的意思是這一刻讓時空消融,或者說,讓他們的肉體也垮了時空,甚至說,是讓他們的肉體和靈魂都同時超越了時空。在黃昏之時的這短暫幾秒裡,他們跨出了自己原來的列車,在中間的站臺相遇——全片中兩人最近也是最真實的一次相遇。 那個列車中間的站臺,就是更高維的世界。 列車真的是個很奇妙的隱喻,因為Taki的堅持,改變了歷史,所以Mitsuha的生命列車能從M1開向M2。片中,Taki在2016年10月4日的約會結束後,撥通了Mitsuha留在自己手機通訊錄裡的電話。這是獨屬於Mitsuha的羞澀和細膩心思,Mitsuha的心態是這樣的,如果你想聯繫我,你能找到我的聯繫方式,但是我不會主動聯繫你,也不會告訴你我悄悄做了什麼。 其實可以留意一下,全片中關於列車的場景很多,這是導演的一個比喻。2013年10月3日,Mitsuha(M1)來到東京,見到了Taki(T1),因為對方想不起自己(其實那時候Taki是還未認識Mitsuha),於是傷心地離開。Mitsuha沒有來到Taki的家或者學習、上班的地方,她是在一部列車上找到他的。因為這部列車就代表了Taki。網絡上曾經流傳過這麼一個比喻,人的一生就好像一趟列車,每一站上來一些人,又走一些人,註定了有的人只能陪伴自己一段旅程。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人生軌跡——翻譯成這部電影中的鏡頭語言就是,每個人都呆在自己的列車裡。 這一段列車裡面,Taki(T1)的表情很無意識,甚至有點漠然,他可能是在上學,可能是放學,過幾年後,他又會以這樣的表情搭這樣的地鐵,上班,下班。他可能會以這樣的表情。突然,一個不屬於這趟列車的人走進來,將一個結交到自己手中,又離開了這趟列車。人的生命旅程也可能一樣,本來心如止水地過著自己平凡的日子,突然有個彩虹一般的人闖進自己的世界,然後又離開。經歷過的人大概都會知道,這會使人的心境產生怎樣的改變。這也是Taki後來一直無意識或有意識地在追隨Mitsuha的原因。 “平行時空”的說法是我不喜歡的一種,扭轉了歷史並沒有改變原來時空裡的人的結果,而是開啟了另一個時空,這其實是很可悲的。我私心希望幸福的他們和經歷過波折的他們是同一個人。 Q2:失憶問題——記憶是為人的意識所操控的。 我堅信不存在平行時空的理由之一,還恰恰在於為二人同時對曾經經歷過的事情的淡忘。若是開啟了另一個平行時空,則沒有忘記的必要。 Taki想不起Mitsuha,是因為記憶改變了。在Mitsuha的努力下,系守的流星事故被挽回,歷史改變了,但二人的記憶沒有保留。 2016年的Taki看著手機,發現Mitsuha三年前已經死了,接著Mitsuha在他手機、包括他的筆記所有留下的信息都像蒸發一樣地消失了。 “結”影響了人心,人心影響了“結”。“結”的這一端和那一端,缺一不可。Taki那一刻是驚慌,於是“結”也受到了影響,產生了動搖。 另外,Taki在山頂和Mitsuha互相寫上自己姓名(實際上沒有寫上)之後,為什麼會失憶?因為真正被改變了的歷史,是Mitsuha的歷史,而不是Taki的歷史。Taki相當於跳下了自己的列車,去為包括Mitsuha在內的系守縣人清除路障,得以讓Mitsuha的人生可以從M1開往M2。完成了這一切後,Taki回到自己的生活中,T2階段發生過的交換繼續也已經靜止在Taki走過的時空裡。 至於為什麼Taki在後來的回憶中,講述自己在2013年的當時莫名地會關注系守流星事故,並以T1的角度交代了系守縣人躲過了事故的事實。一種解釋是,因為Mitsuha的歷史的的確確地改變了,並對當時的Taki(T1)產生了影響。另外,以上的一切“事實”——2013年的Taki(T1)關注流星事故,以及沒有敘述的“事實”——Taki與Mitsuha曾經交換靈魂,敘述角度都是Taki的回憶。 如果Taki的回憶被清洗過了呢?我不知道是什麼力量使二人能對過去的回憶感到喪失。但是正正是因為有東西在時空中的確存在著(或存在過),才能讓他們感到會失去。 這牽扯到了複雜的時空問題,我梳理一下,若能解答,再補充。 Q3:為什麼會有“結”?是先有了Mitsuha觸發了後來的靈魂交換,還是因為靈魂交換而使Mitsuha結下了“結”?為什麼Mitsuha選擇的是Taki? 片頭,是Mitsuha的自白,“清晨醒來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莫名地哭泣,時常有這種情況,只是有種什麼在消失的喪失感(這裡猜測,這種喪失感是離“結”越來越遠卻找不到對方的原因,後來片中多出有出現這樣的情況:莫名的哭泣,是因為結所連接的雙方分離),即使醒來後也一直存在。(《會飲》中的“我們生來就是要尋找另一半”的觀念相似,“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不是一句玩笑的話。)”。 2013年10月3日,Mitsuha(M1)來到東京尋找Taki(T1)——Mitsuha主動結下了與Taki的這個“結”,而Taki(T1)懵懂又莫名地接下了這個“結”。這個結使他們有跨越了地域、時空乃至生死的默契,使Taki再後來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尋找Mitsuha,並救回了她。 人的一生,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結”,有強有弱,有善有惡。 Mitsuha原來可能也是這樣無意識地過著自己的生活,沒有咖啡店,學校裡面有礙眼的人但是又拿他們沒辦法,自己在系守這個地方靜靜地過著緩慢的日子,也挺好的,但是就是想要去找到Taki,去見一見他。這是她不應該做的,但是她勇敢地超脫了原有的安排,從自己的人生裡面走了出來,去到Taki的世界裡來——沿用上一部分中關於列車的比喻,改變了對方的軌跡,又改變了自己的軌跡。 別人闖入自己的列車,以及自己闖入別人的列車,都是出格。包括流星突然分體墜落也是意外——人類無法預測它的滑落軌跡、以及會掉到何處。這可能是一個擁有浪子之心的導演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死守在自己的列車裡,等待著它一直開下去,直到人生的終點,我們可能會誤以為這是我們的命。但是真正的“結”是需要你勇敢跨越自己的人生軌跡的,或者說,有時候偏偏是命運的安排,使你突然有了勇氣走出自己的人生軌跡,去做一些你平時不敢去做的事——這些偶然(或更準確地說“差錯”),才是命運。 Mitsuha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個勇敢的人。在開始,她會憧憬有別於她所處環境的東京,但是妹妹提議Mitsuha攢錢去東京時,Mitsuha拒絕了。這也像我們很多人一樣,對自己憧憬的地方只停留在言語的希冀。但是經歷過靈魂交換之後,她反而放下了顧慮,自己一個人來到了東京。並且,在XX站被人群擠出列車之際,Mitsuha(M1)還是回頭看了一眼Taki(T1),而Taki也主動問了Mitsuha她的名字,於是Mitsuha在回答自己名字時,將發繩(象徵著結)交到Taki的手裡,隨即被人群徹底地擠出了列車。Taki本來是懵懵懂懂甚至粗線條的一個人,但是後來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對Mitsuha的尋找。 Mitsuha因為Taki有了勇氣,於是有了結。Taki因為Mitsuha而堅持,於是他攥著“結”的這一端去找到了已經不存在這個世間不存在這個時空的Mitsuha。 這個圓,從來都不是隻由一個人畫成的,Mitsuha的勇氣,需要Taki的堅持才能接續下去。 這是新海誠的風格,與年齡無關的赤子之心。即使走入社會裡,依然會坦誠地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惑:我是不是在尋找什麼?我在尋找什麼?我會不會僅僅是想要一份工作?這不是矯情,做白日夢,而是對自己的坦誠。會有很多人跟自己說,忘了這些莫名奇妙的躁動,回到朝九晚五來。 其實電影的設置得很巧妙,也是很可怕。因為最後兩人還是相遇了,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擦肩而過。 八月長安有段話我很喜歡: 大學選專業時你在“喜歡的”和“爸媽要求的”之間選了後者;畢業時你在“想做的”和“穩定的”之間選了後者;多年後再對著電影和老歌流淚感慨青春轉瞬而逝,理想不知所蹤,滿世界問“當初的我們去哪兒了”。當初的你就是現在的你,殺死在你自己的選擇裡,食得鹹魚抵得渴,請不要裝作身不由己。 對於有些人,他們自己的勇敢與堅持,本身就是命運的安排。在影片的最後幾分鐘,是Mitsuha和Taki各自在自己的生活裡,感受著“結”帶給自己的困惑,但卻不知所措。“結”還在,於是我們似乎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但是又並不確切地知道;我們不清楚“結”的另一端有誰(或是什麼),於是我們悵然若失。 耐心的人在“黃昏之時”那部分可以留意到一個細節:在“黃昏之時”來臨前,兩人擦肩而過,似乎能聽到對方的呼喚,又似乎不能,明明處於不同的時空,但是他們卻能明白地感受到對方的存在。這就是“結”的力量。 而長大後,乘坐相反方向列車的Mitsuha與Taki,能在交會的瞬間認出對方,這也是“結”的力量。 新海誠在《言葉之庭》中也有運用列車,城市裡擦肩而過的列車,列車中擁擠的人群,推著自己往前走的人群,面無表情的人群。為了躲避這一切,才有了雨季裡的靜謐小亭。新海誠大概內心住著個不願長大的小孩。在這個灰色的現代化城市裡,有一場能讓人觸摸到天空的雨,有一個與世隔絕的亭子,這就夠了。 有些電影人,想做的作品,是指著灰色的天空告訴大家:“看,我們就活在這樣的世界裡”。 新海誠想做的電影,是雨。

動畫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國大陸)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