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新海誠,十年舊海誠


3樓貓 發佈時間:2022-08-10 21:02:42 作者:日日徒然 Language

說得不對請一笑。
————

本來都不打算去電影院看了,然而誤算,一早爬起來都出了門才想起週一規劃館閉館,一合計,乾脆去看早上10點場。看完覺得超過預期還不錯,說起來23元,性價比超高。

對新海誠的印象止於《秒速5釐米》(2007年),這個確實是有點心理陰影了,雖然電腦裡保存了好些截圖,無論欣賞或是作桌面都是很唯美的。然而我只記的在飄落的雪景中,主角感傷的旁白著,完全記不起是個什麼故事。我個人覺得,動畫,確實不是這麼拍的,不然大家都去做PPT好了。然而與此同時,秒速的評價卻不錯,分也高,讚美也基本站在唯美、畫面、氣氛,感動的人喜歡的人都不少。於是我想,新海誠不是不好,只是不對我的胃口。既然不是不好,大家都喜歡,也就沒有改的必要,大概也不會改,我要做的就只有敬而遠之。
那之前,大學時(暴露年齡的說,那是十多年前了)因動漫社團而認識的學弟裡,有喜歡新海誠的傢伙。那時的片子是《雲的彼端,約定之地》(2004年),已經有這個傾向,畫面很唯美,很抒情,少年少女如同命定般的戀愛,唔,我也不是很感冒,但第一我承認畫面和氣氛很美(那個站臺的海報圖片保存了很久),第二我依稀還記得故事的設定,戰爭啊,還有飛行什麼的,結局記得不太清楚了,但我對劇情有點印象。見我不是很感冒,學弟說新海誠還有一個短片他覺得很喜歡,就給我推薦了《她和她的貓》(1999年),強調了好多次一定要我看。
日本放送協會(NHK)於2007年推出了一個動畫企劃“アニ*クリ15”,請了業內15名動畫人每人制作1分鐘動畫。實際的動畫人除了今敏、押井守這樣的大人物,也有好幾位隸屬STUDIO4℃不太有名又風格比較實驗(當時4度工作室鋒芒初露感覺也還沒進入主流市場),大概是在動畫主流逐漸僵化的微妙時期,展現了動畫發展的種種可能性與未來前景。[觀看地址: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817802/ ] 風格各異之中,雖然不是最喜歡的一個,新海誠詼諧可愛的《貓的集會》還是十分有趣,給人感覺不錯,於是又稍微建立了一點對他的信心,他也不是一味中二,也有吐槽有趣的一面嘛。才去看了《她和她的貓》(學弟哭暈在廁所),雖然簡單粗糙,如同漫畫一樣的分鏡敘事,靜止畫面居多,從貓的視角拍得比較含蓄,她的生活雖然哭泣啊(大概是失戀)黑暗啊最後還是喜歡這個世界吧。這個結論有點突兀,但從貓的角度尚能接受,沒有過度深入,也算結得分寸還不錯。然後那個唸白,後來據說是新海誠自己拍的,我個人倒是還比較喜歡那種平平淡淡碎碎唸的感覺。[觀看地址: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905231/ ] 這兩部短片我覺得還不錯,因此我在想他在長篇敘事的控制上,是否就存在我難以接受的點了。
之後就是2007年倍受期待和關注的秒速……我看了……陰影了。之後《追逐繁星的孩子》我好像也看了,劇情湊合,這個年齡向更低一點,偏向宮崎駿。沒有什麼特別驚喜,記得開頭不記得結局,畫面不錯。到《言葉之庭》,這個又評價特別好。問題是我依稀記得我彷彿看過類似名字的漫畫,也是相似的庭院啦、雨啦、神祕的隱現者啦,記得那是個如同滴落的雨聲一般散發青苔溼氣的散漫故事,雖然作為漫畫是不錯(我已經感受到了)。但是看到氣氛、唯美這樣的讚美,我就有不祥的預感,甚至有說是延續秒速發揮極致,我就更不想看了……稍早在看《空之境界》,裡面也有非常漂亮的畫面,雨田,放學後無人的學校,滴水的龍頭什麼的,但是如果整部都是這些鏡頭我還是不看了。
這次《你的名字》一出來又打純愛牌,什麼情侶包場單身狗一萬點傷害啦,什麼催淚日本又感動中國啦,畫面評價毫無意外的很好(一直都很好)。我比較關心的劇情前期好像據說也還可以,至少是有劇情的對吧,都有討論肯定是存在的而且不至於簡單到無話可說。所以我在想需不需要去電影院去貢獻一下票房,難得日本動畫獲得引進、上映還宣傳了;或者就是在家晚點再等資源了。猶豫著,前期好評如潮過後,開始出現細微的不同聲音了。
一個是詬病新海誠邏輯不通、劇情薄弱、抒情過度,你全家全村都要狗帶了你還只想著一個記都不記得的男朋友,你靈機一動就發動朋友炸電站,彗星都要落下來了你還跑來跑去幹了那麼多事跟瓊瑤女主臨死怎麼也不斷氣似的……這個我並不驚奇,以前看過就會知道,這是新海誠的老毛病,頂多就是沒有改善了。我本身期待值不高,只希望不像秒速那麼尷尬(這個詞網友描述太貼切了)我就知足。結果沒想到這個吐槽bug的觀後感被網友一塌糊塗罵成狗,最後評論都關閉了,大概的立場就是“你自己品味低劣不喜歡不要詆譭我們的神作”“你感情冷漠不懂愛情肯定是被人甩過仇視社會”進而上升到人身攻擊,以及跟隨後而來支持po主的“不喜歡是個人自由憑什麼你喜歡就不能別人說”互懟……呃,大概從秒速起,新海誠就有被捧成神的趨勢,是說幸好我沒說過什麼,也得虧那時網絡沒有現在發達。
另一個更神,在一片宣傳情侶約會觀影的恩愛氣氛中,有人表示“(大意)你們這些平時對日漫不感興趣嘲笑二次元的人,看看就算了,憑什麼評論新海誠”。矮油這逼格直逼雲的彼端,雖然我對那種粉紅宣傳惹不起躲得起,但能夠通過宣傳和熱議吸引那些平時對動畫不感興趣的人不是很好嗎,這不就是製作方的宣傳目的嗎,這種你給製作方幫倒忙的感覺是怎麼回事?低級搞笑的是,還把標題裝逼的寫成“君の名ほ”假名錯了,你真的不是高級黑嗎?
我在想,如果連觀眾都沒有資格評論新海誠(的影片),那麼到底誰才有這個VIP級的資格呢?於是跟朋友說,我們真的可以去看嗎,萬一演變成全程吐槽然後遭人圍毆的局面……然而,因為去規劃館的計劃誤算了,還是在週一的早10點場去看了,人不多選了一個比集中選位靠前靠右的位子。進場後發現最近的是一個青年男子,間隔一個空位。大概在週一上午看電影的觀眾都是有各種各樣的情況吧(想太多)。

就結果來說,期待值不高,結果超出預期,整體不錯。豆瓣5分制想打3.5以上的分數,同時考慮引進意義方面的事情,標了4星推薦。
一開場有段節奏特別EVA,聯想到EVA不知為何,可能跟日常感的獨白啦、切鏡頭的方式啦有關。然後朋友表示神木弟弟聲音好萌,我回答他本人也很萌,一直都很萌。音樂很好聽,查了一下出自搖滾樂隊RADWIMPS,我雖然之前沒聽過歌,但多少聽過名字,非常典型的日式搖滾。OP也就算了,很帶感;但第二次進音樂那裡突然插入,剪輯前面的鏡頭,雖然歌不錯,但感覺為插歌而插歌有些生硬了。
那個批評用語過激了些,但大致分割點是對的。開頭劇情輕快不拖沓,兩邊切換的節奏也不錯。雖然是交換了身體,也並沒有大驚小怪一直“啊!啊!怎麼回事!”,以為是做夢,感覺怪怪的,然後從周圍人的反饋中,加入一些笑料,向觀眾表現了這個事實。然後兩人的生活環境截然不同:鄉下神社的傳統木造房屋,小鎮上連間咖啡店都沒有,向外婆學習巫女的事物,悠閒又無聊的說著我討厭這裡我想去東京;東京的狹窄公寓,和父親輪流家務,上學、打工、和朋友去咖啡店,生活忙碌。在溫度差的細節上安排得很細緻。之後發現不是奇怪的夢而是真的交換之後,相互聯繫、交談、約定,參與到對方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然後在約會/祭典之後,失去聯繫,感到失落。男主無法放下,決定去尋找對方,結果被告知,小鎮三年前就已毀滅,女主同村民都遭滅頂。直到這裡大概講了一半了故事都還不錯。劃過夜空的彗星非常漂亮,說是千年難得一見的幸運景色(這裡居然有點反諷)。
然後基色一變,新海誠開始抒情這就糟了(喂!)。大約就是男女主角共同拯救小鎮居民的這一段。情節的bug我相信大家都是有眼神有智商的,我就不重複了,話說回來什麼片子沒bug呢也不是不能忽略——雖然那個炸電廠確實過了,我跟朋友一直說,這娃有恐怖分子潛質,看給他來勁的;有時間奔走相告急得不行,還不如親手放一把山火,你們電廠都炸了放火也不算啥了。不說了,我就說一下那個抒情的問題,新海誠的抒情模式永遠是“你是我的另一半沒有你世界好空虛”“想見你好想見到你(卻見不到)”“無論到哪裡無論多少年我一定會找到你”尋尋覓覓的內心獨白,羅密歐與朱麗葉未滿14歲的情傷。好吧,我就老實承認,從小內心就老了,如今一個臉糙大媽,這樣的純情太過耀眼無法直視。咱能不能也配合一下其他的感情,比如說吧,這個片子有幾個點也是可以發揮的。
明明埋下了伏筆,卻感覺沒能舒展開來。無聊的小鎮,說著我討厭這裡,失去的時候女主是怎麼覺得的呢?難不成是“太好了終於消失了”嗎?還有那個拉麵店老闆,說“好懷念啊”開車送男主去他已經消失的故鄉遺蹟。花了那麼多筆墨描畫小鎮的壞境,大樹、天空、遠山、湖泊、祭典,顯然是透著美好的。真的只有體驗過的男主所在的東京生活才是最好的嗎?女主父親也非常臉譜化,以致看到報紙變成小鎮毀滅居民獲救感到很驚訝(原本以為是仍然一家人死在一起了),父親僅僅因為看到女兒百折不撓受傷的樣子就180轉變,會不會太突然了。前面說母親死後,入贅的父親對外婆拒絕繼承神社,說我愛的是妻子不是神社,當了鎮長整頓財政,還對女兒說宮水家的人就是愛說些胡話。這實際描述的是文明與傳統的矛盾碰撞。外婆說200年前的大火燒掉了古籍以致神社只繼承了形式卻不知意義,她們守護的到底是什麼,從1200年前也曾有隕石落在此地、祭祀的神體在隕坑的大石下、歷代巫女能穿過時間和空間的聯繫,她們雖然不自知,但為之準備的應該就是從千年再次的隕石災難下預言從而避開災難。所以外婆是對傳統的尊重和迴歸,庇護了村民。但我不相信新海誠對文明的態度就是簡單粗暴的“炸掉電廠放棄小鎮”,那就太……至少我從他對東京的描繪里沒有這種牴觸的態度對吧。父親和女兒在碰撞之後如何達到和解,哪怕帶一個鏡頭一個情節也好,都能在幫助邏輯的同時拓展影片的視野。
好在這片子抒情的部分不多,雖然感情升溫謎之迅猛,但尚在接受的程度。
拯救小鎮部分的結局略草率,總的結局還可以。事件過後,雖然感覺忘記了什麼,但繼續生活和尋覓,前輩結婚了,男主走上社會找工作,女主的青梅竹馬準備結婚,而不是時間停留、每天惆悵,這裡感覺還是不錯的。感覺看到了又擦身而過,來了兩三遍吧算是多拖了一個來回,道理大家都看明白了減一個就夠了。在人群中重新相遇,鼓起勇氣問出你的名字是——挺好的。不過結尾給我的經驗教訓是,不想當單身狗找到另一半,就得在路上也勇於搭訕,甚至說出“美女我們好像在哪裡見過”這種上世紀的臺詞也搞不好就中了。
總之算是圓滿結局,完整的講述了一個故事,可喜可賀。我這次大概能記住結局。而且支付寶買的電影票只要23元一張,這跟IMAX 3D的神奇動物在哪裡50多元的觀影體驗不是差不多嘛。簡直性價比超好。事實證明,3D效果是電影的一個方面而不是根本核心。而動畫的優點在於,像彗星的場景,大概現實再怎麼特效也拍不出那麼漂亮了;還有一個很帶感的向上旋轉的推鏡,如果不是動畫這樣運用鏡頭可能沒這個效果反而容易頭暈。

說一下“考慮引進意義方面的事情加了半星”。
今年是國內對日本電影引進上映的史上最多一年,時值年底,新聞說雙方又在洽談有意在明年繼續這一擴大趨勢。日本這個國家對於我國國民一直都是微妙的,明明離得近,都有東方價值觀相近的地方,動畫又在全球受到歡迎,但因為歷史上的侵略仇恨,感情上十分敏感,不能承受任何“對方比我方強”的事實,爭吵不斷,無論任何事一不小心就容易上升到民族高度。加上廣電總局曾對日本動畫下過多年封殺令,近年才逐漸鬆動。再一個問題就是國內沒有分級制度,對動畫概念觀念落後,仍以小朋友標準管制。因此引進一直困難前行。
這兩年憑印象正經上映的大約有《聖鬥士星矢》、《火影忍者》、《名偵探柯南》、《哆啦A夢》、《墊底辣妹》、《寄生獸》、《櫻桃小丸子》、《龍珠Z》、《蠟筆小新》《海賊王》,從名單大約可以看到,雖然票房都多少不錯,除了墊底辣妹是新片(青春勵志題材),寄生獸是舊漫新拍真人,其他都是經典老動漫翻拍,有向80後賣情懷之嫌,而現在娛樂人群的中堅80、90也非常給力,為引進帶來很大的信心和動力。但情懷再美好也不能天天吃,這些上映的電影除了懷念的味道,實質大都還是走老少咸宜路線,面向年齡層偏低,缺少新的內容、風格和流行。而相比真人電影幾乎覆沒的重災區,動畫電影還算是打了低齡的擦邊球,相對比較容易過審引進一些。
年底這部《你的名字》,首先是日本今年8月上映的新片,而且它從一開始就明顯不是定位低齡或是動漫愛好者,宣傳重心放在了年輕男女尤其是情侶身上,因為在日本票房好得出乎意料,它一進入中國就有吸引普通人觀影、成為話題的雄心。既不賣情懷不懷舊不老少咸宜,也沒有酷炫3D效果只有2D版本,但畫面和音樂的口味都非常新,是一部非常“正常”的當代劇場版動畫,非常堂堂正正的競爭票房市場。能夠從大熒幕上看到不僅是柯南小新A夢,非常難得(當然,當年解禁能引進柯南,那一步也很難得)。能夠從中看到一種良好的趨勢,由此對動畫的認識,拓展了一點點,大眾認識的拓展才是主流標準更新的基石,而不是動漫愛好者侷限在一個小圈子裡被視為幼稚、暴力、怪人。《你的名字》的過審上映也讓很多媒體表達了對今後能夠看到更多動畫新劇、正劇的期待。
確實不容易,儘管影片本身存在一些瑕疵、bug,但總體還是容易入口的,普通觀眾都能愉快的欣賞,實在難接受劇情但節奏尚可僅憑畫面和音樂也能看到散場不是嗎?因此,我還是希望觀眾都能作為話題向身邊的朋友談論的。娛樂片,談論一下挺好的。

最後,現在觀眾口味太重了,你們不要隨便理解、猜測、妄想、擴展好嗎。散場的時候……以下真的不(只)是我乾的:
“我真的以為女主去東京是找前輩約會。”
“雖然努力了,還是全家滅在一起,劇情那麼發展也不錯啊。”
“女主為啥沒誤會男主叫すきだ……”
“實質上來說,前輩喜歡的其實是女主嘛。”
“前輩找男主秀戒指,是想咋地?”

最後的最後,給個音樂鏈接:RADWIMPS「君の名は。」 [網易雲音樂:http://music.163.com/#/album?id=34841090 ]

動畫信息

你的名字。
中文名:你的名字。
原 名:君の名は。
又 名:你的名字 / 君之名 / Your Name / Kimi no na wa.
首 播:2016-12-02(中國大陸) / 2016-08-26(日本)
IMDb:tt5311514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隨機推薦


© 2022 3樓貓動漫 站點地圖 廣告合作:asmrly666@gmail.com